王學博(1926.6—1994.7),山東招遠人,襄樊航空工業學校(1962年改為航空密閉頭盔和高空代償服廠,後改為漢江機械廠,2003年12月與宏偉機械廠和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重組整合為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航宇)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45年8月參加革命,在山東省公安係統工作,曾擔任過偵察員、股長、科長、代理分局長。1954年6月響應國家“充實國防建設”的號召,轉業到國營第120廠(現中航工業東安)任保衛處科長、處長。1955年1月在中央公安學院經濟保衛係學習。1960年5月擔任襄樊航空工業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62年5月校改廠後任航空密閉頭盔和高空代償服廠(後改為漢江機械廠)黨委副書記,並先後任監察書記、工會主席,廠革委會副主任、主任。1975年10月任湖北省國防工辦六機局副處長、處長;1981年7月任航空工業部中南物資供應站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1986年6月離休,1994年7月去世。

1959年底,航空工業局為了適應航空工業大發展的戰略形勢,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新建12所中等航空工業學校,培養造就航空工業技術人才,以滿足今後航空工業建設、發展的需要。1960年初,航空工業局決定在湖北省建一所航空工業學校。1960年3月,襄樊航空工業學校(簡稱襄樊航校)在湖北省省委和襄樊市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孕育而生。1960年5月,王學博受航空工業局的委派,擔任襄樊航空工業學校校長兼校黨支部書記。

王學博在擔任校長後,在既無校舍又無任何教學設備的情況下,不僅要負責學校的基本建設工作,還要承擔選調老師和招生的籌備工作。

為了完成航空工業局提出的“當年招生,當年9月開學”的計劃指令,王學博和崔思翰副校長帶領從南昌航空工業學校調來的14人和北京航空工業學校選調來的20名畢業生,以及陸續抽調到襄樊航校來工作的教職工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建校工作。王學博帶領襄樊航校全體教職員工參加基建勞動,拉板車搞搬運,做輔工、修馬路,常常加班到天黑。為了確保9月1 日開課,不影響教師備課,襄樊航校還在襄陽天主教堂借了幾間房子,將教師全部集中,開展教學準備工作。1960年7月,根據航空工業局的要求,湖北省高教廳批準襄樊航校招生指標200 名。1960 年9 月,經全校教職員工的艱苦努力,4棟磚拱平房,1棟簡易教室,共計900米2 的建築初步完成。

襄樊航校如期開學了。由於國家遭受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出現嚴重的困難,導致生源不足,實際招收中專班學員75名,招收技工班學員30名。為了建設襄樊航校,學校開學即提出“艱苦創業,勞動建校”的口號,全校師生員工270 餘人在王學博的親自帶領下,繼續戰鬥在緊張的建校勞動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