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彬(1923.1—2011.8),安徽天長人,國營清江儀表廠(現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凱天)首任廠長。1940年7月參加新四軍地方武裝,194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曆任縣獨立營戰士、縣獨立團青年幹事、淮南獨立旅三團政治處保衛幹事等。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保衛幹事,連指導員,保衛股副股長、股長,軍法處副處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軍委民航局天津辦事處保衛科科長,太原太行儀表廠(現中航工業太航)保衛科科長,國營峨嵋機械廠(現中航工業成飛)保衛科科長、代理黨委副書記,1960 年10 月調任成都航空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1962年2月原成都航空工業學校改為國營清江儀表廠。同年4月,第三機械工業部又決定把原隸屬於成都飛機製造廠的成都航空工業技術工人學校,連人帶設備整建製並入國營清江儀表廠,徐一彬任廠長,1963年5月任黨委書記,1978年8月調任成都航校(現為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1983年9月離休,2011年8月去世。

1962年2月,第三機械工業部決定把原成都航空工業學校改為生產航空機械儀表的國營清江儀表廠,徐一彬任廠長。同年4 月,又將隸屬於成都飛機製造廠的成都航空工業技術工人學校,連人帶設備整建製並入國營清江儀表廠。

兩校合並改廠時,國家還處在經濟困難時期,沒有足夠資金支持校改廠。工廠隻有兩校教學設備,實習用的設備,宿舍、教學樓。除從老廠調入的少數領導幹部和技術骨幹外,職工全是兩校教職工和學生。既沒有正規生產廠房和生產設備,也沒有從事過儀表生產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更沒有辦廠的經曆和經驗。擔任首任廠長的徐一彬,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提出並帶頭執行“遠近結合、土洋結合、必須與可能結合”的工作方針,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本著節約開支,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的原則,開展企業自救。帶領員工自己動手搬運、安裝、調試設備,自製急需非標設備,組建零件加工,設備修理,工裝製造,熱表處理等臨時生產線,自己動手平整地坪,油漆門窗,粉刷牆院,鋪設管線,把學生食堂和澡堂改造成下料工段和生產庫房,把教學大樓改建成儀表裝配和試製車間,自己動手改造部分學生宿舍,為職工家屬提供必要的住宿條件;組織生產鋼模、汽車後底軸、馬達齒輪、氣象膜盒等民用產品,彌補國家投入資金的不足。多渠道培訓各種類型的職工,提高職工技術業務水平;通過多種途徑,派業務人員到相關工廠對口學習管理知識和管理製度,建立健全確保工廠正常運行的規章製度。

1964年9月,工廠基本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為了保證基建、生產協調運行,已經改任廠黨委書記的徐一彬,帶領黨委一班人,統一製定“邊基建、邊生產、邊試製新品”的工作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僅用9 個月時間就按設計任務書全部建成投產,包括機械加工、工具製造、熱表處理、敏感元件等車間以及鍋爐房、空調冷凍站、壓縮空氣站、加壓泵站、深水泵站、汙水處理站、化工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