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吾(1915.7—2005.4),江蘇濱海人,漢江機械廠(2003年12月與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宏偉機械廠重組整合成立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航宇)首任廠長。1936年畢業於江蘇漣水縣石湖師範學校。1940年10月在江蘇濱海縣參加革命,1945年8月在濱海縣條淮區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間曾任濱海縣稅務局總會計師,濱海縣條淮區夾河鄉中心小學教導主任、校長,濱海縣條淮區教育區專員等職。1947年10月調入中共華中區黨委華中公學任組織幹事、華中大學輔導員。1949年4月隨解放軍渡江,任隨軍工作團大隊教導員,渡江後任蘇南土改工作團無錫團一大隊隊委兼江陰縣青陽區區委書記。1951年4月被組織上送入中央合作幹校學習,後到蘇南合作總社任秘書處科長。1953年1月調入第三機械工業部南京降落傘廠(現中航工業宏光)任計劃科長,1956年5月—1963年4月任工廠副廠長、總工程師、代廠長等職。1963年5月調入襄樊漢江機械廠任廠長兼黨委書記。1972年11月調襄樊宏偉機械廠任廠長兼黨委書記。1979年10月調國營宏光機械廠(現中航工業宏光)任顧問。1983年11月離休,2005年4月去世。

由於新中國國防工業建設需要大量優秀幹部,1953年1月,胡光吾被組織派往第三機械工業部南京降落傘廠任計劃科長。1956年5月—1963年4月,胡光吾先後擔任副廠長、總工程師、代廠長等職。尤其在擔任代廠長幾年中,他狠抓企業各項管理,在蘇聯專家組幫助下,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初具規模的降落傘廠。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第三機械工業部擬在湖北京漢鐵路以西建一個頭盔、代償服、降落傘、阻力傘並帶風洞的航空救生總廠,並成立籌備組具體負責選廠址,由胡光吾負責。由於籌備組廠址選擇上存在問題,三機部又決定頭盔、代償服和降落傘分開建廠,前者為漢江機械廠,後者為宏偉機械廠,任命胡光吾為漢江機械廠廠長兼黨委書記。1963年5月,胡光吾到湖北襄樊赴任。

由於漢江機械廠是在襄樊航校基礎上改建的,基礎很差。當時廠址是在一塊亂墳崗地,廠門口還有一條臭水溝。工廠是個無廠房、無設備、無宿舍、無自來水的“四無”廠。胡光吾帶領當年的創業者們挖地基、和水泥、鋪水管引水到宿舍,使職工用上自來水;蓋廠房、蓋宿舍、蓋食堂;引進各路人才;進設備、進材料、找產品;樣樣從零開始。胡光吾狠抓工廠各項基礎管理,他起草勞動紀律綱要;抓財務管理,抓收支平衡;在生產方麵,抓逐月計劃完成。為提高職工素質,專門成立廠技工學校,培訓技術工人。由於頭盔、代償服是航空救生中技術難度較大的產品,因此發動職工群眾獻計獻策,進行崗位練兵,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完成產品試製和生產任務。在生活和工作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硬是建設成一個初具規模,以頭盔、代償服、救生背心、調壓器等航空救生產品為主的航空救生工廠,較好地配合了主機廠。

為漢江機械廠的建設,胡光吾嘔心瀝血,日夜操勞。1964 年胡光吾在北京參加企業領導幹部會議,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這個榮譽是他辦好企業的動力。

“文化大革命”期間,胡光吾曆經了數年磨難。1972年11月三機部黨組下文,宣布恢複胡光吾工作,同時任命胡光吾為襄樊宏偉機械廠廠長兼黨委書記。胡光吾在擔任宏偉機械廠廠長8年期間,始終不忘航空人的使命,把握企業發展的命脈,十分重視產品開發,牢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使得工廠的多類傘項目開發一直蓬蓬勃勃,產品任務非常飽滿,完成率始終在100%。1977年胡光吾親赴西北地區參加氫彈試驗,宏偉機械廠設計、製造的氫彈傘表現不俗,保證了氫彈試驗成功,受到黨中央表揚。胡光吾和氫彈傘設計人員受到時任黨中央主席華國鋒同誌的親切接見。

胡光吾艱苦樸素,廉潔自律。自1956年當企業領導幹部以來,同普通職工住的是一樣的房子。1979年調南京後,每次廠級幹部分住房,首先考慮的是他,但胡光吾每次都謝絕,直至2005年去世還是住在1979年來南京時住的舊房。胡光吾1963年由南京調任襄樊漢江機械廠廠長,一家6 口搬家時,唯一的家具就是一隻木箱,此木箱從南京到襄樊,又從襄樊到南京,幾十年不離身。1953年他在南京買的一塊小英格手表,胡光吾戴了52年,去世前留給孩子作紀念。

1979年,胡光吾調回南京國營宏光機械廠任顧問。1983 年11 月離休,2005 年4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