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發。清統治結束。
春,畢業回國。將日籍夫人安置滬上,後返津,任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圖畫教員。
李家幾處票號倒閉,幾近破產。
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33歲
春,離津南下。從此一去不回。
任教楊白民創辦的城東女學,教授文學、圖畫、音樂。
2月,加入文學社團“南社”,與柳亞子等結交。
4月,《太平洋報》創刊,被聘為主筆之一,主編文藝和畫報副刊。秋,《太平洋報》關閉前夕,應經亨頤等邀請,赴杭州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圖畫和音樂教員。此後數年間,創作《春遊》、《送別》、《憶兒時》等一批著名歌曲。
1913年(癸醜民國二年)34歲
是年5月,以一人之力,編輯出版《白陽》雜誌,所刊其論文《歐洲文學之概觀》,係國人最早撰寫之歐洲文學史。
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35
是年,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改為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以下簡稱浙一師)。
在浙江一師試用人體模特兒,開我國裸體寫生之先河。
課餘,發起成立樂石社,並編印《樂石集》。
1915年(乙卯民國四年)36歲
是年,應江謙之邀,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央大學前身)圖畫和音樂教員。在該校組織寧社,借佛寺陳列古書字畫金石等,並蔬食講演,有導儒歸佛之意向。
夏,偕日籍夫人赴東京洗溫泉。
1916年(丙辰民國五年)37歲
是年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斷食,前後20天,作有《斷食日誌》。返浙一師後,始素食,並閱佛典。
1918年(戊午民國七年)39歲
是年春節,在虎跑定慧寺習靜聽法。適逢馬一浮友人彭遜之在寺出家,深受感動,隨即拜了悟上人為師,得法名演音,號弘一。返浙一師後,在居室內供佛上香,晨昏念佛。逐漸結束校中事務,並將衣物、書籍、字畫等分送友生。
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三日),在虎跑定慧寺正式披剃出家,法名法號依舊。
10月17日,在靈隱寺受具足戒。不久,應佛教學者範古農之請,赴嘉興精嚴寺閱藏。月餘返杭,參預海潮寺“打七”。
年末,至玉泉寺度歲。
1920年(庚申民國九年)是年六月,赴浙江新登貝山諸關習靜,研治律學。八月移錫衢州蓮花寺,繼續讀藏研律。
1921年(辛酉民國十年)42歲
是年正月,由衢返杭,居玉泉寺。始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三月下旬,軒道上海赴溫州,居慶福寺。暫停對外聯絡,其以二年掩關治律。稱溫州為“第二故鄉”,慶福寺為“第二常住”。
1922年(壬亥民國十一年)43歲
是年正月,拜慶福寺長老寂山上人為依止師。
1923年(癸亥民國十二年)44歲
是年三月底啟關遊方。由溫州抵滬,居閘北太平寺,與尤惜陰居士合撰《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四月,由滬至杭州小住。又至紹興,住草子田頭普慶庵。
九月,二次卓錫衢州,居蓮花寺。
1924年(甲子民國十三年)45歲
是年四月中旬,由衢返溫,習靜養屙。
八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完稿。
1925年(乙醜民國十四年)46歲
是年五月,至普陀山參拜印光法師,六月返溫。
八月,將如錢塘,擬經南京往九華山,因“變亂複作”,滯留上虞、紹興月餘。
十月初複返溫州。
1926年(丙寅民國十五年)47歲
農曆正月初三(公曆2月15日),在俗之妻俞氏病故,仲兄文熙囑其返津,以“變亂未寧”,未成行。
是年春,自溫州至杭州,居招賢寺,與師弟弘傘法師商討厘定、修補、校點、印行《華嚴經疏鈔》事。
夏,與弘傘法師同赴廬山參加金光明法會,道經上海,與豐子愷等往訪舊居“城南草堂”等處。
十一月初,由廬山至杭州。
1927年(丁卯民國十六年)48歲
是年春夏在杭州,先後居常寂光寺、本來寺。時北伐初起,浙省當局激進者,有滅佛驅僧之議,弘一為護法故,約請主政者若幹人來寺會談。又致函舊師蔡元培、舊友經亨頤及馬敘倫等,申述整頓之意見。
三月和七月,俗侄李聖章及仲兄文熙之連襟、國民常元老李石曾相繼來訪。文熙來信,希其返津與親屬團聚。
秋,至滬上,居江灣豐子愷家。托內山書店老板內山完造,將其新印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分贈日本佛寺及大學圖書館。與豐子愷等商定編繪《護生畫集》。為豐子愷證受皈依。其間,原擬北上探親,終以路途不寧,未踐行。(後二年,仲兄文熙去世)
入冬前,返溫州。
1928年(戊辰民國十七年)49歲
是年春夏,在溫州大羅山誅茆宴坐。
冬初赴上海,與豐子愷等編定《護生畫集》。時尤惜陰、謝國梁二居士正擬赴泰國,決定隨二居士赴泰國弘法。船至廈門,以當地緇素懇留,弘一未能遠行,居南普陀寺。
1929年(己巳民國十八年)50歲
是年正月,在南安小雪峰寺過完年返南普陀寺,參預閩南佛學院整頓教育。
四月,返溫州,途經福州勾留數日,在鼓山湧泉寺藏經閣發現清初刻本《華嚴疏論纂要》,歎為稀有,決定刊印25部以流傳。
九月,由經亨熙、夏丏尊、劉質平、豐子愷等,為其倡議醵資之上虞白馬湖晚晴山房落成,弘一由溫州前來初住。適值50壽辰,友生們為其祝嘏。不久,複返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