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比利·索爾·埃斯蒂斯則向記者披露,他不僅知道殺害肯尼迪的凶手,還掌握一些證據。
當時已是億萬富翁的埃斯蒂斯1948年與約翰遜相識時還很年輕,那時候,約翰遜是國會參議員身份,已經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約翰遜的政治顧問克利夫·卡特為他營造了一個堅實的得克薩斯網絡,裏麵聚集了政治、金融、司法等領域的一批精英。埃斯蒂斯進入約翰遜的政治經濟網絡後,曾從財政上給予約翰遜很大的支持,先後給過他幾百萬美元。
而這些付出也換來了約翰遜豐厚的回報。埃斯蒂斯說,“利用約翰遜在華盛頓的地位,我獲得了許多政府合同,條件是所賺的錢有一部分要打入約翰遜的黑金庫。這主要是為了給機器上潤滑油,保證得克薩斯集團的利益在華盛頓得到很好的體現。”依賴於和約翰遜之間的穩固關係,埃斯蒂斯的農業生意在肯尼迪之死也成為電影作品爭相探究的離奇謎案。
1961年達到了頂峰。
在埃斯蒂斯的眼中,肯尼迪的遇刺重點在於約翰遜的得克薩斯集團擔心喪失在華盛頓的利益,“他們覺得必須采取行動”。肯尼迪甚至已經為自己連任選舉重新選擇了副總統夥伴——北卡羅來納州州長賽弗爾斯,而不再是約翰遜。“一旦擺脫了林登·約翰遜,肯尼迪陣營將竭盡全力,建立新的權力結構。顯然,這將妨礙得克薩斯的利益。”
1963年年初,和約翰遜有關的貪汙案件傳播開來,幾個讚助人也惹上了麻煩,到了隻能進不能退的地步。此外,肯尼迪決定進行財政改革,向國會提交議案準備大幅削減得克薩斯石油大亨在稅收上享受的優待。該議案如果獲得通過,將使這些石油巨頭失去上億美元的利潤,約翰遜會失去他們的錢和網絡。
肯尼迪決心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卻不明白自己是在“玩火”。漸漸地,在達拉斯,竊竊私語變成了驚慌的抱怨:“應當趁時間還不晚,殺死肯尼迪這個蠢貨!”慢慢地,約翰遜與他的支持者之間達成了一致,約翰遜於是建議肯尼迪去一趟得克薩斯。
後來的一切已無須再說。
美國總統曆來是壟斷資本集團的代言人,刺殺肯尼迪實際上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團之間不可調和的激烈鬥爭,肯尼迪便是這種鬥爭的犧牲品。肯尼迪的身後是美國北方馬薩諸塞州的大財團,而約翰遜的支持者是南部的大資本家和大農場主。約翰遜憑借得克薩斯州一批億萬富翁財政上的大力資助,在官場上步步擢升,並聚集了三四千萬美元的私人財產。1963年10月,肯尼迪宣布要對稅收政策進行改革,觸犯了得克薩斯石油大亨們的利益,也將斷了約翰遜的財路,這也許就是他們決心幹掉肯尼迪的主要原因。
肯尼迪之死,迄今已將近半個世紀。在過去的40多年裏,關於肯尼迪遇刺的內幕至少有36種不同的版本,而馬德萊娜和埃斯蒂斯的說法不過隻是其中的一種而已,是否屬實仍有待證實。根據美國法律,肯尼迪遇刺案件的所有檔案要到2038年才能全部公開,或許,隻有等到那一天時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
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