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被害人帕爾梅一神速的刺殺(1)(2 / 3)

用“年輕有為”四個字來形容帕爾梅是再貼切不過了。他26歲成為總參謀部秘書,27歲成為首相埃蘭德的秘書。1955年,28歲的帕爾梅已經是首相埃德蘭身邊的大紅人。也就是這一年,他當選為瑞典社會民主青年和工人教育協會執行委員,擔任瑞典社民黨青年組織研究部主任。還不到30歲,帕爾梅已經用他的博學多才征服了政府高官,用他的誠實穩重和虛懷若穀為自己鋪設了一條較為通暢的政治之路。

從1957年到1969年,短短12年的時間,帕爾梅曾先後擔任過首相府處長、不管部大臣、交通大臣、教育大臣。1969年,他當選為社民黨主席,並且接替了埃蘭德首相的位置,成為歐洲最年輕的首相。

1976年,帕爾梅在大選中失利,被迫下台。在卸去首相頭銜的那段日子裏,帕爾梅從未間斷過自己的政治活動,一直到1982年重新出任首相。

帕爾梅是個有頭腦的領導者,這完全表現在他的治國之道上。眾所周知,瑞典是個福利國家,一個瑞典公民,政府會從你出生起就負擔起你的成長,直到你雙腳踏進墳墓。

一個瑞典籍的孩子,從出生到16歲,每年可以獲得3000克朗的補貼。從16歲開始,可以連續4年領取助學金。進入社會後,還有各種各樣的福利補貼。在瑞典執政了幾十年的社民黨一直稱自己為社會主義。

20世紀20年代,瑞典社民黨領導人漢森曾說過,社會主義旨在福利,福利是社會主義的象征。於是多年來,社民黨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帕爾梅是冷戰時期一個旗幟性人物,其“成名之作”是以反對越戰為標誌的和平主義和他所帶給瑞典的“福利天堂”的美譽。

到了帕爾梅的時候,他進一步實現了瑞典社會主義的福利性。1975年,帕爾梅提出“民主社會主義”,將社會福利提上日程,並倡導自由平等的人際關係,消除階級和階級思想。

瑞典的社會主義模式一向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像瑞典這樣一個私有成分在商業領域占85%、製造業領域占94%的國家應該在資本主義行列,有人則認為瑞典的社會分配完全是社會主義的模樣。其實,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概括,正如同帕爾梅所說的那樣:“現在有71種社會主義的定義,如果我提出72種,並不會因此而輕鬆些,公認的定義是不存在的。”

在帕爾梅經曆下台到再度出任首相的期間,他對具有瑞典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1984年,按照帕爾梅的認識,瑞典在繼續福利政策的基礎上開始實行新的政策:緊縮私人消費,刺激工業投資,發展生產,減少失業,在短時期內促進投資,解決就業難題以及通貨膨脹。這些政策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改革資本私人所有製結構,突出社會所有製,令經濟管理民主化。不得不承認,這些政策推動瑞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成為世界公認的“福利國家”。而這種社會主義也被稱為“瑞典模式”,成為諸多社會主義模式中的一朵奇葩。

在帕爾梅的管理下,瑞典成為不少北歐國家的榜樣,“瑞典模式”也成為繼“蘇聯模式”之後又一個成功範例。在國內,帕爾梅春風得意,他用自己的努力給瑞典帶去了安穩與和平;在國外,帕爾梅反對侵略,用自己的善良和真摯為世界和平而奮鬥。帕爾梅是個厭惡大國政策的人,他對於那些以大國自居、欺淩弱小的國家十分排斥。當時正是美蘇爭霸時期,兩個超級大國紛紛研發先進武器,然後威脅彼此。針對這種情形,帕爾梅高調反對,並且主張和平與社會開放,將重心放在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