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被害人戴高樂一虎口脫險(1)(1 / 3)

被害人:夏爾·戴高樂

國別:法國

身份:法國前總統

刺客:秘密軍組織

案情回放: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戴高樂經曆了多次由“秘密軍組織”實施的暗殺活動,有幾次差點命喪黃泉,但最終都安全脫險。

案終陳詞:戴高樂,這位傳奇般的英雄人物,是法國曆史上繼拿破侖之後的又一偉人。他憑借堅忍不拔的性格、堅定的愛國情懷和過人的軍事天賦,最終成為鋒芒畢露的軍人政治家和法國的守護神。盡管多次遭到極端殖民主義分子和極右政客所組織的暗殺,然而吉人自有天相,他每次都幸免於難,這不得不說是上天對他拯救法蘭西的獎賞。

一虎口脫險

戴高樂一生曾遭遇過多次暗殺,尤其是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幾次遇刺事件,戴高樂都差點兒命喪刺客之手,可謂驚心動魄。連戴高樂自己形容這幾次暗殺時,都稱自己是虎口脫險,連說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

針對戴高樂的暗殺行動均是“秘密軍組織”策劃並實施的。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戴高樂衝破重重阻力,果斷地著手解決阿爾及利亞政治問題。那些頑固堅持“阿爾及利亞屬於法國”的殖民軍官、極右政客和形形色色的極端殖民主義分子,相繼策動街頭暴亂、軍事政變,試圖搞垮戴高樂,最後都慘遭失敗。後來這些人聯合組成了“秘密軍組織”,在法國本土和阿爾及利亞進行大規模的爆炸、暗殺活動,以期阻撓和破壞戴高樂實施阿爾及利亞獨立政策。到了最後,該組織最瘋狂的計劃就是直接對戴高樂下毒手。

第一次轟動一時的謀殺發生在巴黎塞納河橋畔。

1961年9月18日晚8點15分,戴高樂照例離開愛麗舍宮前往科隆貝的鄉間寓所度周末。戴高樂一行車隊由5輛汽車組成,總統專車內坐著戴高樂和夫人以及副官泰塞爾上校,另外4輛坐著隨行的警衛。由巴黎到科隆貝的行車路線主要有4條,為了安全起見,一般會臨到出發前才能確定走哪條路線。不過,由於戴高樂的時間安排很有規律,這樣一來暗殺分子就很容易能推算出他的具體行程安排,包括每月4次去科隆貝的具體時間和他的行車路線。

那一天,浩浩蕩蕩的車隊行使在19號國家公路上,在越過塞納河橋約600米處時,在一個沙堆旁突然發生了強烈的爆炸,公路上頓時升起一道高高的火網,戴高樂的總統專車遭受到了一股像龍卷風似的火焰的襲擊。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司機大吃一驚,火光照得他兩眼發花,不過關鍵時刻他仍鎮定沉著,一下猛踩油門衝過了火網。車隊在幾百米外停了下來。總統專車的右前燈嚴重損壞,但戴高樂安然無恙。他從容地走下車來,詢問是否有人受傷,然後輕蔑地搖搖頭說:“一群十足的笨蛋!”然後和夫人換乘另一輛車重新上路了。

後來經警方查證,炸彈是由“秘密軍組織”的一個爆破專家製作的,是一個裝有45公斤塑性炸藥的丁烷瓶子,由電動裝置引爆,爆炸時瓶子的碎片可以擊中百米內的任何人,釋放出來的火焰可以把汽車燒毀。炸彈就埋在那個沙堆裏,引爆用的引線一直拉到400米外的樹林裏。警方認為,這次暗殺行動之所以失敗,原因是引爆裝置安裝不當,另外,製作炸藥的人沒有把炸藥片揉勻,導致隻引爆了三五公斤的炸藥,其餘的全被噴灑出來,這樣一來,炸彈爆炸後所產生的爆炸威力就被大大減弱了。

戴高樂就這樣躲過了一劫。

1962年5月4日,“秘密軍組織”首領薩朗派駐法國的全權代表安德烈·卡納被捕後,原先整體的“秘密軍組織”開始趨於分解,形形色色的聯絡網和行動小組越來越各自為戰。實施暗殺戴高樂的計劃也往往由各個行動小組分散進行,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巴斯蒂安·蒂裏為首的別動隊。此人神出鬼沒,策劃了一係列暗殺戴高樂的行動,被警方視為最危險的對手。

5月17日,戴高樂去法國中部巡視,“秘密軍組織”別動隊密謀在戴高樂結束巡視從利摩日返回巴黎的途中炸掉總統專列。他們意圖把裝有雷管的丁烷氣體瓶放在鐵軌下麵,等專列經過的時候引爆。按照他們的設想,屆時會有10個氣體瓶同時爆炸,爆炸的威力會造成火車脫軌。他們甚至還考慮好了,如果總統命大沒能在爆炸中喪命,那埋伏在附近的殺手也可以趁火車脫軌的混亂之機殺掉戴高樂。

5月23日,總統專列從鐵路安全經過卻沒有發生爆炸。這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後來一些養路工確實在鐵軌沿線的枕木下發現了長達500米的電纜,不過卻沒有發現炸藥和引爆裝置。據估計,這很可能是因為保安人員看得緊,導致爆炸品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安裝完成。更重要的原因是警方根據內線提供的情報,逮捕了專程從阿爾及爾趕來執行暗殺任務的別動隊頭目路易·布朗希,查獲了包括丁烷氣體瓶和配套雷管在內的一批武器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