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亡命人阿明——坎帕拉城的“食人王”(5)(1 / 3)

阿明是精明而虛偽的,他所保障的環境不過是讓失蹤人口減少一些,讓槍殺變得更加隱秘一些。比起阿明治理烏幹達的鐵腕政策,他在國家經濟問題上的手腕簡直太軟弱了,也許不是不懂,不過是懶得管。

阿明關心的隻是政權的穩固,百姓的支持即所謂的民心他覺得無關緊要,在他看來,武力能解決一切。

八暴君的暴政

阿明自稱是“烏幹達全體人民的救星”、“國父”、“勝利大十字勳章、傑出服務勳章和軍事十字勳章獲得者”、“大英帝國的偉大征服者”、“陸軍元帥”,更可笑的是,僅上了幾年學的他竟然自稱是“博士”。

對於這些明顯誇大的稱謂,北美大陸的美國黑人是非常讚同的,因為他們都對阿明對待白種人的強硬政策感到驕傲和興奮,把他看作是一個敢和“惡勢力”作鬥爭的英雄,並授予他“馬爾科姆獎”;非洲人也非常喜歡他,因為他的言語中總是強烈地表示出自己和非洲人民的自由獨立站在一起,說自己是“黑非洲的兒子”;阿拉伯人也頗為欣賞阿明,因為他奉勸人們信仰伊斯蘭教並強烈反對以色列猶太人的複國主義。

然而,這些人都身處烏幹達本國之外,他們看到的不過是阿明呈現1978年7月21日,阿明在非洲統一組織會議上發言,阿明總愛“用給外人的“好”的一麵。隻有深處烏幹達的人才能有親身的體會,真正的阿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烏幹達人直呼他是“原始的法西斯分子”、“坎帕拉惡霸”、“鄉村暴君”。他的所作所為令人發指,可以說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1964年門戈山之役中,阿明率部衝進門戈山,屠殺了數百名巴幹達族人,那時的阿明已經殺紅了眼,不管是敵人還是百姓,隻要是巴幹達族人都是被屠殺的對象。此後,阿明還命令士兵毀壞了很多烏幹達曆史遺留下來的文明,包括建築和一些古版資料。

為了演戲給穆特薩的支持者看,阿明費盡力氣將穆特薩國王的遺體帶回烏幹達,並舉行了大規模的喪葬儀式。不久之後,巴幹達族人就發現自己部族的頭麵人物不是遭到暗殺就是離奇失蹤。烏幹達銀行行長遭軍警毒手;前自治政府總理、首席法官基瓦努卡被人強行從最高法院帶走,幾天後,人們發現了他的屍體,被人肢解成80多塊。基瓦努卡曾經在公開場合指責過阿明,所以有人懷疑他的死與阿明有直接的關係。但阿明對此拒不承認,稱此事件是奧博特和他的追隨者製造的,目的是擾亂社會秩序,造成政局動蕩。他還承諾公眾,自己一定會製止這種神秘失蹤和暗殺行動發生。可他的承諾不過是隨口糊弄老百姓的謊話,不值一文,這一點在隨後發生的事件中被證實。

有失蹤者家屬想找到自己失蹤的親人,隻要向公共安全部門交250蘭阿明將軍裝賦予了別樣的風格,他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戰爭獎章,盡管他從未參加過這些戰爭。

特就能在指定地點找到被害人的屍體。1974年,兩名婦女尋找自己的丈夫時沒有繳納任何費用,不久之後她們的屍體就在野外被人發現。

阿明是部族主義的堅決擁護者,他對軍隊中原本忠於奧博特的蘭戈族士兵和阿喬利族士兵實施了殘忍的迫害。除了清洗軍隊中的“不忠誠者”外,阿明對烏幹達境內的其他部族也進行了驅逐。在他試圖將阿喬利和蘭戈族驅逐出烏幹達的過程中,至少有10—30萬烏幹達人被害。

1971年年初,卡誇族士兵衝進金賈營房,用刺刀捅死了40多名蘭戈族和阿喬利族士兵;此後,阿明又以銷毀炸藥為名,炸死了被囚禁在坎帕拉郊區一處兵營內的30名蘭戈族和阿喬利族高級軍官;時隔不久,阿明又下令槍殺了姆巴拉拉兵營內的300多名蘭戈族和阿喬利族官兵。隨後,這些被殺害的士兵和軍官在軍中的位置都由從卡誇族、西尼羅河地區及南部蘇丹招募的新兵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