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人:李承晚
國別:韓國
身份:韓國前總統
流亡地圖:美國夏威夷
流亡原因:當曾經的英雄變成獨裁者,當昔日的民族鬥士變成權欲主義者,他過去的光輝將被此刻的貪婪所遮掩。李承晚就是在這種轉變後被人民遺棄,踏上了流亡之路。
政治生命線:李承晚是個好學者,也是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他憂國憂民、敢於鬥爭,在當上總統之前是個不錯的民族領袖。然而,當他麵對南北朝鮮分裂時不但沒有反對,反而號召南朝鮮獨立。在南朝鮮獨立成為韓國後,李承晚又背棄了對人民的諾言,忘記了民主、自由,妄圖進行獨裁統治,最後隻得在民怨沸騰中辭職流亡。
一前塵舊夢,最後唯有他鄉月
1960年4月19日,是大韓民國最為混亂的一天。這一天,漢城(今首爾)子彈橫飛,屍體遍地,無數年輕學生在血泊中掙紮。這樣的場麵從4月初就開始上演在韓國的土地上,4月11日,有漁民在韓國南部的港口城市馬山發現了一具高中生屍體,泛黑的血凝固在身體上,眼珠被催淚彈片打碎。屍體被發現後,韓國人民再也無法遏製怒火,壓抑已久的積怨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從4月16日起,漢城以及一些大城市的主要街道都擁擠著成千上萬的學生,他們跟政府警察作對,為死難者鳴冤抱不平。
這些抗議聲都是衝著韓國總統李承晚及其執政府而來的。韓國是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學生在這個國家占有很大優勢。自從李承晚出任總統以來,韓國從小學到成人教育年年在擴招,學生數量逐年增加。然而,李承晚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潛心培養的學生們最後竟然變成反政府的中堅力量。
學生們往往是走在時代前端的那批人,他們學識廣博,受到了傳統教育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既含蓄內斂又鬥誌昂揚。學生們也是最敏感的一群人,教育賦予了他們前衛的思想和覺悟,讓他們對任何不合理現象都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所以,李承晚執政時期韓國所出現的低落和萎靡直接觸動了學生們的神經,他們從莘莘學子搖身一變成了反對派人士。
抗議活動持續升溫,到4月19日的時候,警察們已經被逼得不得不動用武力了。於是,催淚彈、子彈一股腦兒飛向人頭攢動的學生群,不少學生倒下去,但後邊的學生依舊沒有停下腳步。警察的暴力行為引起了更多普通民眾的不滿,很快抗議隊伍就從3000多學生變成了10萬多百姓。這種場麵讓警察都不敢下手了,除了少數誓死扞衛政府的警察還在鎮壓之外,其餘警察都遠離了示威人群。在學生們的帶動下,示威隊伍摧毀了不少政府機構。
在這場警民對仗中,學生死亡人數高達70多名,市民死亡100多人,受傷的更是不勝枚舉。人們後來用“四·一九學生起義”來命名這次流血事件,以悼念那些為了國家而舍生忘死的人。這場突如其來的學生起義令李承晚十分錯愕,他不知道自己的統治竟然引發了如此厚重的怨恨。
李承晚不是在裝懵懂,他是真的對這次起義的原委毫不知情。“四·
一九學生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李起鵬在選舉中的作弊行為,他濫用職權內製選票,在人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替代人民行使了投票權。李起鵬是李承晚的心腹,在50年代末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式人物,身居國會發言人、自由黨黨魁、國家行政部門最高總管等要職。絕對權力就會滋生絕對腐敗,李起鵬的野心隨著權力的擴張而膨脹。選舉作弊事件讓民眾忍無可忍,他們聲稱如果喪失了公民基本權利,那麼也就不必再履行公民義務了。
難以收拾的局麵讓年邁的李承晚恍然大悟,在為李起鵬的所作所為怒火中燒的同時,也為人民有了主動維權意識而感到欣慰,特別是學生們發動的起義更讓李承晚興奮不已。李承晚決定跟學生們來一次深刻的談話,讓學生們明白他的本意,可卻被國防部長給阻止了,理由是不安全。這樣一來,李承晚的真實心意無法讓民眾知道,民眾隻能把這筆賬都算在他的頭上。
起義的當天下午,官員們建議李承晚立即發布戒嚴令。戒嚴令一旦發布就意味著政府進入戒備狀態,李承晚認為這樣做就等於向學生和民眾宣戰,而且極易讓民眾錯認為徇私舞弊者得到了總統的諒解。李承晚拒絕再三,但國防部長和內務部長執意認為下達戒嚴令是當務之急,在官員的喋喋不休下,李承晚隻好任他們去做。
戒嚴令很快被漢城電台廣而告之,可沒過多久,國防部長就又要求總統發布其他城市的戒嚴令。要讓韓國幾個主要城市都在戒嚴令實施的範圍內,李承晚難以做到,發布一條戒嚴令已經夠讓他惱火了,國防部長卻得寸進尺。可惜,李承晚的反對和咆哮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緊急戒嚴令還是頒發了。國防部長一再向李承晚保證,隻要戒嚴令一發,起義很快就會平息而且也不會再有民眾受到傷害。李承晚選擇了相信國防部長,可國防部長轉眼就把剛才的旦旦誓言忘得一幹二淨,他調遣了一批全副武裝的士兵進入漢城。國防部長這下把李承晚拋入了個不仁不義的境地,普通的民眾誰會知道派兵嚴打並非總統本意,看到重兵坐鎮,第一個被咒罵和痛恨的就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