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情空講嶽麓山的白鶴乃人之精靈所致,幾乎又讓杜甫激動起來。“何謂人之精靈所致耶?”
“據傳很久以前,在嶽麓山腳,有這麼一對年輕的夫婦,夫喚做王強,婦喚做李翠。這對年輕的夫婦,非常勤勞,雖是刀耕火種,倒也相安無事,享樂太平。可是好景不長,不知何年何月,這嶽麓山來了一條毒蟒,這條毒蟒吐出的毒液,人食了人亡,草沾了草死。這毒液流到山下,流入稻田,頓時一片枯黃。這王強夫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苦思冥想要找到一條製服毒蟒的辦法,想了好多天,好多夜,終究無計,百般無奈之時,冥冥之中,卻有麓山寺長老報夢於他,說在麓山寺觀音閣右側,有一眼泉水,可以製服毒蟒而救蒼生。得了長老的指示,王強夫婦帶了掘具而登山,他們掘啊掘啊,手磨成了血泡,血泡又化成膿,他們忍痛,把淚水往肚裏吞,如此掘了七天七夜,終於打通了泉眼,一股泉水噴湧而出,人喝了這泉水,頓覺渾身是勁,百病全無。“嶽麓山出了眼神泉啦!”這消息不脛而走。其時,京城的皇太子正患病,於是用壇子裝了滿滿的兩壇泉水,運往京城,準備替皇太子治病,也該皇太子命絕,船到洞庭湖,一陣狂風刮了過來,把大木船刮得顛來晃去,隻聽見“撲通”一聲,裝水的壇子倒了,水全部流出來了,兩個大臣見水倒了,再上嶽麓已來不及了,於是一合計,就在洞庭湖裝了兩壇水,回京交差去了。
皇太子喝了“神水”後病越來越重,不久一命嗚呼。見皇太子死了,皇上大怒,於是派兵將長沙太守和兩個大臣一起斬了。他還不解恨,又把王強、李翠抓了去,派兵將泉眼填死了,而且派了兵勇日夜守護,不準任何人重新掘挖。泉眼填死了,毒蟒於是又複活了。嶽麓山腳又是蟒毒四溢,一片黃枯。這王強夫婦,雖然被皇上斬了,卻是陰靈不散,見嶽麓山又如此荒涼,蟒毒遍流,乃化作一對白鶴,飛到泉上,用尖硬的嘴啄著泥土,啄啊啄啊如此啄了九天九夜,泉眼終於被掘開,一股清泉又冒了出來。這些守護的兵勇見一對白鶴如此整天整夜地啄泥,開始覺得有些好奇,見清泉流出來,他們終於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於是急忙以土來掩,他們的泥土還沒有到,隻見天上一對白鶴直撲而來,朝他們的臉眼亂啄,嚇得這些士兵屁滾尿流,從此不再往泉眼填土。嶽麓山又重新恢複了生機。這對白鶴一直沒有再離去,故名此泉為白鶴泉。”
情空大師講了白鶴泉的故事,讓詩聖聽得目瞪口呆,如癡如醉。此刻已有僧徒汲了泉水去煮了,一杯滾燙的麓山雲霧茶已捧到詩聖身邊。詩聖雙手捧杯,輕輕置杯於幾上,就好像捧了寶貝一樣,又輕輕地打開杯蓋,大有害怕白鶴飛走了而造成千古遺憾一般。蓋開後,果見一團熱氣盤旋於杯口,漫漫地凝聚。一會兒,一個白鶴的形狀形成,一種沁人心脾的清香從杯口溢出,使人饞得口水四溢。盡管這樣的清香誘得詩聖茶癮大發,但他還是沒有急於端杯暢飲,他怕輕輕地一端杯而破壞了茶杯口凝聚的白鶴。因為這樣,他就摧毀了一個美的意境,於詩人來說這便是一種罪過。詩人是愛美的,因為愛美才追求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詩人同時也創造美,所以願意同世界上一切的醜惡搏鬥。嶽麓山的景色是一種美,杯口凝聚的白鶴是一種美,世界的大同,無貧無富,無貴無賤,更是一種最高意境之美。但這種美離他們的追求還有多遠呢?“人人皆可成佛”,隻是人人欲壑難填,與佛有一段距離。怎樣才能使芸芸眾生與佛的這一距離縮小以至消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幾十年不是沒有努力,然而又是如何呢?普天之下愛美之人太少,追求更高美的境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他目不轉睛,盯著杯口,久久不忍動口,一直待到熱氣散盡,“白鶴”消失於自然之中,茶已涼了,才動口喝了起來。盡管此刻的茶味已不再是始初的茶味了,深諳茶道的杜老詩聖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同樣深諳茶道的情空大師也很懂得詩聖此刻的心情。
“詩聖,為普天蒼生要創一個美好的家園,不惜於黑暗中奔走呼號,何時得見光明耶?”情空大師舉杯相問。
“大師啟智慧,灌醍醐,普度眾生,幾時人人是佛?”詩聖反問道。
頓時情空大師滿麵緋紅,相對一視,繼而哈哈大笑,竟起身不言。拾路而行。俄而至半山,見一亭突兀,四柱六角,紅柱青瓦,單簷,寶頂,四周散石,千姿百態,石桌石凳,一應俱備。詩聖一行魚貫而入,待詩聖、情空入亭,一陣清風飄拂而來,個中愜意,難描於筆端,難述於口舌。“此乃半山亭也。”情空講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