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海牙焚書院湖湘學子斬凶頑話說嶽麓書院自得到理宗帝的題額賜書後,也就有如當年朱、張會講之時一樣,又一次空前的發展,名流大儒紛紛登壇講學,宣揚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理學觀點,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卻說南宋北邊的蒙古族人,由於長期遭受西夏及金人的欺淩,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也正是由於長期的遊牧生活,他們體驗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包含的哲理,於是為了生存也就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慢慢地變得強大了。傳至太祖鐵小真時,已經變得十分強盛了。鐵木真帶領本部落的弟兄,左拚右殺居然打下了半壁江山。蒙古人是最善騎馬作戰的,憑了這些本事,他們在收服了草原大地的其他部落以後,就開始對外用兵,先滅了西夏,繼而問鼎金國完顏氏的江山。
卻說這完顏氏,自大宋建國以後,就一直在宋國的邊境吵吵嚷嚷的。至宋徽宗、欽宗期間,他就大舉直入,擒了徽、欽二皇帝做了人質,以後每年從大宋掠劫金銀、布匹數十萬。
但金人沒有什麼大誌,對於大宋的國土並不十分感興趣,隻是對金銀財寶有著迷戀般的貪欲。所以金、宋之間也就戰戰和和、和和戰戰地拉鋸一般對峙了幾十年,誰也沒有征服誰,誰也沒有吃掉誰。是時金人在北方已十分強盛。鐵術真的蒙古部落每年像南宋一樣,向其貢納歲幣、牛羊。這鐵木真卻真是一個人才,文韜武略的,他一方麵向金人稱臣,以求金人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麵,卻派兵攻打自己的敵人夏國。太祖四年春,鐵術真收服了畏吾兒國,領兵駐紮河兩。夏主李安全見其來勢凶猛,也就白知大事不妙,急忙派了太子率兵前來應戰。由於鐵木真是有備而來,而且剛剛收服畏吾兒國,因此士氣大振,夏國倉促應戰,其後果當然也就不戰自明,夏兵慘敗,其副元帥高令公做了俘虜。鐵木真率兵乘勝追擊,又會獵於夏國的克不刺海城,俘虜夏國的太傅兩壁氏,一路攻無不克,銳不可當,攻開夷門,俘虜夏國大將軍崽名令公,占領了夏國的大半河山。攻中興府,夏國“決堤水外潰”,北方兵素來隻習慣旱戰,見了河水來淹,別無辦法。於是鐵木真撤了包圍,率兵同駐河西,夏國免了滅國之恥。同到河兩,鐵小真即遣太傅答,持了詔書,以招諭夏主,希望夏主能為中興百姓著想,盡快投降,以免中興化為灰燼。見大半江山已落鐵木真手,而且副元帥、太傅及大將軍也落入他手,夏主也就接受了鐵水真令其投降的詔書,並把自己的公主作為禮物向鐵水真納女投降。
征服了夏國,鐵木真的勢力更是空前強大了。他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後,就開始對金用兵。金國由於長期對南宋用兵,但終究沒有打出什麼名堂來,盡管每年能得到南宋及蒙古鐵木真部落的貢納,畢竟因長期征戰而國力漸弱。太祖五年春,鐵小真依例攜了歲幣前來金國納貢,金國派了衛王允濟到淨州受貢。鐵木真見允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就不把他放在眼裏,並沒有因此行君臣之禮。允濟大怒,受禮歸來準備發兵征討。而此時金國皇帝駕崩,允濟繼了皇位,下詔各臣屬之國前來朝駕。鐵木真問了金國使者“新君為誰”。金使回答:“衛王也”。鐵術真鄙夷地說:“我認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沒想到是這樣庸懦之輩也。”金使還國,將鐵木真所言如此這般地向允濟作了報告,允濟大怒,斬了蒙古來使。鐵木真從此就同金國斷絕了關係,以後還發兵與金對抗,雖多勝,卻並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就在鐵木真準備全麵進攻金國之時,豈奈命不相濟,鐵木真死了,太宗繼位。有了遼闊的十地、強大的國力,太宗元年八月,會諸王百官於怯緣連河曲雕阿蘭,以太祖遺詔即皇帝位,始立朝儀,定國號為“元”。
卻說元太宗繼了皇位後,秉承太祖鐵木真的遺誌,大舉發兵與金國對抗,通過多年征戰,終於戰敗金國,而統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