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譚壯飛市曹殉義 王葵園維新作梗(3)(1 / 2)

《湘報》終於因為張之洞的反對而關門,南學會亦受到衝擊,而轉入了低潮,湖南的維新運動,因為王先謙、葉德輝等鄉紳的堅決反對,漸漸變得蕭條起來。

卻說康有為向皇上遞呈奏折後,次日光緒皇帝就下了一道諭旨,命康有為預備召見。康有為趁奏對之際,卻又把譚嗣同推舉上來,說譚嗣同是已故湖北巡撫繼詢之子,日前在湖南遭保守派排斥,可以為皇帝效犬馬之力。皇帝大悅,麵諭康有為去信,命譚嗣同趕緊來京,朝廷定要重用,共參新政。

是日即發上諭,文雲:“頻年以來,戰事紛興,身患堪虞,朕甚憂之,於是內外臣工,多主變法自強,猶決意先行裁減冗員,立大小學堂,改武科製度等,已審定試辦施行。無如舊日臣工,堅以墨守舊製,除新法為目標,眾口呶呶,莫衷一是,遂有新舊Sd度之紛爭。然時在今日,內而政治不修,外則虎視鷹鄰,俟隙輒進。倘不謀自強,將何以立國?而自強之道,皆以富國強民為前提,但士無良師,奚能宮學,惰兵不練,何以圖強。長此以往,國何以強,民何以富。徒見大好河山,徒強鄰蠶食而己。”

內閣頒布這上諭,次日,皇帝又在頤和園仁壽殿召見康有為,光緒皇帝待康有為跪安已畢,便問他自強之策,康有為就呈上三大策,奏日:“一是大集群才,以謀變政;二是采取西法,以定國是;三是聽憑疆吏,各自變法,改良政治。”

皇帝見康有為口若懸河,更為讚賞:“妙!妙!妙極了!”

康有為退出後,這一天又下一道諭旨,略雲:“本日召見之康有為,擢以工部主事,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康有為的弟子梁啟超,亦賞給六品職銜。

過了一旬,皇帝召康有為進宮,談起變法一事。皇帝道:“現在最阻撓新政的有兩個人,其一是李蓮英,其二是榮祿。那榮祿真討厭,他的部下有一個袁世凱是其心腹。”

康有為奏道:“李蓮英目前難以鏟除,那榮祿尚可黜。至於袁世凱是一個好高爭性的人,如果許以爵祿,必反榮祿。臣聽譚嗣同與袁世凱最為莫逆,為蒙皇上諭允,臣明日囑托譚嗣同到津,遊說袁世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道:“此策甚妙,但須秘密。”

康有為領旨下去,便去見譚嗣同,二人見麵,談起袁世凱的事,譚嗣同道:“此人乃甲三之侄,將門之後,必知真義。明日我請病假三天,微服到小站去,動以忠誠,曉以利害,袁世凱一定可以報答聖恩的。”

康有為聽後高興極了,並附到嗣同耳邊,如此如此交代了一番,便告辭而去。

次日,譚嗣同果然遞了請假的折子,請假五日。譚嗣同扮作一算命先生,偷走出北京,到小站去見袁世凱。不待通報直進營門,衛隊將他捉住,回報袁世凱道:“適才營門外,來了一個算命先生,直闖進營。被衛隊止住,請示發落。”

袁世凱聞知有異,即忙叫:“押上帳來!”

衛隊把譚嗣同五花大綁押到帳前,袁世凱一瞧,原來是譚嗣同,忙表示歉意,便一麵鬆綁一麵屏退左右,請譚嗣同坐下。寒暄完畢,譚嗣同歎道:“中國雖大,何無良藥也?”

“這是何意?”

譚嗣同道:“我病了,要真藥治病!”

袁世凱道:“這又奇了,先生有病,不在家中歇息,卻不遠千裏而來,我營中哪有藥材呢?”

譚嗣同道:“此藥就在你營內。”

袁世凱更覺驚訝,便問:“先生要何藥?”

譚嗣同道:“要忠義之藥。”

袁世凱答日:“營中無此藥!”

譚嗣同單刀直入地回答:“忠義之藥,出於忠義之門,你叔父不是忠義之藥嗎?

叔父如此,侄兒亦然,你也是忠義之士了,所以我來問你要藥。”

袁世凱忙答道:“先生未免過譽,若有什麼事,不妨實說。”

譚嗣同便單刀直入地問袁世凱:“當今皇上是何等樣人。”

袁世凱說:“當然是曠代聖主。”

譚嗣同又問:“天津閱兵要行廢立之事,足下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