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西斯蒙第(1773-1842年)是法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他與李嘉圖是同時代人,其經濟理論是建立在李嘉圖修正斯密經濟學說的基礎上的。他既是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又是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和經濟浪漫主義的鼻祖,在經濟學說史上具有雙重地位。

1773年西斯蒙第出生於瑞士法語區日內瓦近郊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其祖先為意大利人。西斯蒙第曾在巴黎上過大學,後因父親破產而中途輟學,到法國裏昂的一家銀行當職員。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他回到瑞士。不久瑞士爆發了革命,西斯蒙第和他的父親因和某些貴族有密切的來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西斯蒙第起初舉家遷居英國,後來又重返日內瓦。由於革命形勢發展,西斯蒙第再度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遠遷意大利,在那裏置辦農莊,經營農業。西斯蒙第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1800年,當他重返日內瓦後,一直從事經濟理論和曆史研究,成為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1842年6月25日,西斯蒙第在日內瓦病逝,終年69歲。

西斯蒙第曾於1801年發表其最早的著作《托斯卡那的農業》。1803年發表了《商業財富或政治經濟學原理在商業立法上的應用》,在此文中,他鼓吹和闡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這使他獲得了經濟學家的聲譽。其後15年間,他轉而研究曆史,寫了《意大利共和國史》(1818)、《法國民族史》(生前完成29卷)。在這期間,他的思想發生了極大變化。英國在1815年和1818年爆發了經濟危機,當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法國和瑞士而小生產者麵臨破產威脅的時候,西斯蒙第就一反自己的觀點,從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忠實信徒轉而成為它的反對者,對斯密的學說提出了修正,對李嘉圖學說進行了尖銳批判。1819年,西斯蒙第出版了《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或論財富同人口的關係》一書,他試圖以小資產階級世界觀來改造世界,改造政治經濟學。繼《新原理》之後,他又寫成了《政治經濟學研究》一書,進一步論證他在前書中所提出的原理。西斯蒙第認為他在這些著作中闡述了與英國古典學派完全不同的經濟學原理,把政治經濟學帶進了一個所謂的“新領域”,即經濟浪漫主義。

西斯蒙第的經濟理論是以財富為起點,以消費先於生產的理論為基礎,以收入分配為中心,以財富和人口的關係理論為研究的主要任務,以經濟危機理論為全部經濟理論的結論而展開的。他主張政治經濟學主要目的不應僅研究如何增加財富,更重要的是使全體居民獲得最大的物質利益,增加財富是手段,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才是目的。他批判李嘉圖的經濟學為生產而生產,隻注意增加財富而忘記了人。西斯蒙第認為生產是人類財富的源泉,消費是人們生產活動的動因,消費先於生產。他以孤立的個人作為研究經濟學的出發點,他指出一個人生下來既帶來了滿足生活需要的欲望,也帶來了勞動的能力。他的欲望為他的勞動指出了方向,他的勞動創造財富,使欲望得到滿足。由此,他認為消費是生產的動機和目的,消費先於生產,生產自然與消費保持平衡,這時沒有交換。隨著社會發展,出現了分工和交換,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需要由他人生產供給,自己的生產又供給他人需要的情況。這時消費與生產的關係變為需求與供給的關係,但是消費仍然決定生產,供給與需求仍然要求保持平衡,否則,再生產不能正常進行,人們的物質福利就會受到損害,他站在小生產者立場上批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認為資本家為追求利潤而生產,不了解社會消費需求,再加上激烈的競爭,使生產有盲目擴大的傾向。同時,資本主義製度下勞動創造的財富分為三種收入,工人隻能得到維持最低的生活需要的工資,利潤和地租是對勞動者的掠奪。由於工人得不到應有的收入,自由競爭使小生產者破產,占社會多數的勞動者收入在減少,雖然資本家增加了收入,但他們人數很少,增加的消費彌補不了多數人消費的減少,必然存在消費不足。生產的盲目擴大和消費不足使供給需求失衡,必然爆發經濟危機,使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給勞動群眾帶來災難。他認為資本主義製度必須改良,政府應當維護勞動者利益。限製自由競爭,使生產者同時是生產資料所有者,保持生產與消費的平衡,阻止社會化,在他看來這樣才能保證絕大多數人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