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8日,約翰遜總統向國會提出了他的第一份國情谘文,再次敦促國會行動起來,以實現肯尼迪的遺願。他說:“我希望,國會的這次會議,能由於在維護民權方麵做出的貢獻將超過曆史上的一百次國會會議在這方麵的全部貢獻而聞名於世;能因為實現了當代最大幅度的減稅而聞名於世;因為敢於在全國範圍內對貧困、失業宣戰而聞名於世;因為終於能確認我國所有老年人的保健需要而聞名於世;由於能實現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援外計劃而聞名於世;由於比以往任何一次國會會議都更善於協助各地建立起更多的住宅、學校、醫院、圖書館而聞名於世。”
約翰遜上台後沒過多久便破除了肯尼迪在任時的那些立法障礙,顯示了他的手腕和精明幹練。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醫療這一提案外,國會通過了他的所有提案。如國會批準了為各項學校建設計劃12
億美元的撥款、通過了一項公共交通法案和保護荒蕪地區的立法。約翰遜決定削減聯邦財政預算,使赤字比過去降低了一半。他還做出許多象征性的舉動,例如關閉白宮多餘電燈和削減政府機構用車數量,給人一種厲行節約、對財政認真負責的印象,因而不僅得到企業界各利益集團對那些自由派政策的一致性支持,而且誘使國會議員們批準了一項數額為130多億美元的減稅法案。這項稅法的實施刺激了私人投資和購買力,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1964年國民生產總值比上一年增加了380億美元。
60年代初以來黑人運動的高漲,使約翰遜認識到,為了把民權運動納入政府控製的軌道,盡早通過民權法已刻不容緩。1963年11月27日,他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講話時說:“沒有任何演說和頌詞,能比盡早通過他曾為之奮鬥的民權法,更好地紀念肯尼迪總統。”他還向黑人民權領袖作了承諾。約翰遜在民主黨人議員領袖、參議員休伯特·漢弗萊以及共和黨參議員弗雷特·德克森等人支持下,使這項法案擺脫了眾議院程序委員會的扣壓,並以“中止辯論”的辦法,挫敗了參議院南部議員的有意阻撓,使之獲得通過。1964上7月2日,該法經約翰遜總統簽署而正式生效。它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授權司法部對實行種族隔離的公共場所和公立學校向法院起訴;建立公平就業委員會以消除就業中的種族歧視;授權一些聯邦機構,對交由各州經營的工程項目凡有歧視黑人者一律扣留資金。1964年民權法以法津形式廢除了美國南部的種族隔離製度,是一項影響深遠的進步立法。
由於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立法成就,約翰遜在196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得到各派的一致支持。為了進一步樹立自己的進步形象,他挑選民主黨自由派領袖漢弗萊為副總統候選人,從而使民主黨以團結一致的麵目投入到1964年的大選中。
共和黨的情況恰恰相反。過去,共和黨保守派的主要基地在中西部,自由派的基地在東部,西部相對說來隻起較次要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西部經濟發展速度超過全國其他地區,不甘心隻在全國政治舞台上扮演配角。西部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軍火工業所占比重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軍火工業的最大主顧是聯邦政府,因此更熱衷於擴大在聯邦政府中的發言權和打著反共產主義的牌子要求大量增加軍費。這就使西部成為共和黨內極右勢力的基地和孕育各種極右組織的溫床。共和黨傳統保守派爭奪總統候選人提名連續多次失敗後,他們在1960年把希望寄托在尼克鬆身上。尼克鬆競選失敗之後,西部極右勢力認為這是因為他沒有堅持保守主義原則。他們認為,要扭轉這種局麵,必須推出更加保守的領導人。他們選中的新旗手就是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巴裏·戈德華特。
戈德華特一貫持極右立場,對羅斯福新政以來民主黨東部自由派實行的國家幹預和大政府的政策猛烈抨擊。他曾對人說道:“有時候我想,如果我們能把東部沿海那塊地方鋸掉,讓它漂到大海裏去,這個國家將會過得較好一些。”這就使廣大選民擔心,如果這位政治狂人當選為總統,就會破壞與他們日常生活保障息息相關的社會保障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