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尼克鬆的白宮歲月(4)(1 / 2)

其中主要包括:1970年尼克鬆親自批準一項收集情報的計劃,要求大規模使用郵件檢查、竊截電話電報和盜竊資料,以便取得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和集團的情報;1971年成立的白宮“管子工”小組,對泄露五角大樓文件的丹尼爾·埃爾斯伯格精神病醫生的辦公室進行秘密搜查;尼克鬆的助手們編有一份“敵人名單”,並力圖使國內收入署調查他們的納稅申報書來困擾他們。這些內幕,固然使公眾感到震驚,但對尼克鬆最為不利的是兩個人的證詞。一個是約翰·迪安,他承認自己曾向尼克鬆彙報過“掩蓋活動”的進展;另一個是前白宮助手亞曆山大·巴特菲爾德,他在聽證會上說,尼克鬆對自己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所有談話和往來電話都進行了秘密錄音。《紐約每日新聞》當即以大字標題“尼克鬆竊聽他自己的辦公室”進行了報道。巴特菲爾德的證詞提供了通過錄音磁帶驗證尼克鬆是否卷入水門醜聞的可能。

1973年7月17日,歐文委員會致信尼克鬆總統,要求他交出這些錄音帶和其他有關文件,但遭到尼克鬆的拒絕。委員會在7月23日一致投票通過發傳票傳調錄音帶和其他材料,認為這些東西直接或間接同1972年競選中的“犯罪行為”有關。同一天,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發出傳票傳調錄音帶。7月26日,白宮仍予以拒絕。這樣,委員會和特別檢察官都去找聯邦法院法官約翰·塞裏卡,要他作出裁判,迫使白宮交出這些錄音帶。尼克鬆則以“行政特權”為由拒絕照辦。尼克鬆爭辯說:如果國會傳訊或法院命令能迫使總統公開享有特免權的情報,那總統的職位就會受到致命損害,而國家安全也就無從保證。尼克鬆還憤然下令司法部長解除考克斯的特別檢察官職務。但是理查森拒不從命,並向總統提出辭呈。代理司法部長威廉·拉克爾肖斯也掛冠而去。

直到羅伯特·博克被指定為代理司法部長職務後,才按尼克鬆的要求解除了考克斯的職務。

考克斯的解職引起輿論大嘩。各電視網在正常節目中紛紛插入公報,並在當晚發表專題評論,認為尼克鬆政府是在發動一場政變壓製反對派。因這件事發生在星期六,有的新聞報道稱之為“星期六大屠殺”,“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尼克鬆在公眾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一落千丈。在國會和最高法院的一再敦促和壓力下,尼克鬆被迫交出部分錄音帶,其中有他與霍爾德曼在水門事件3天後的談話。但是這盤磁帶出現了長達18分鍾的空白,尼克鬆無法自圓其說。盡管他竭力向新聞界表白“我不是一個無賴”,但形勢對尼克鬆越來越不利。在此期間,由於副總統阿格紐受控犯有共謀、勒索、受賄、逃稅等罪,於10月10日未作申辯而辭去副總統職務,法院判處他緩刑3年,罰款1萬美元。兩天後,尼克鬆宣布提名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傑拉爾德·福特為副總統。

到1973年年底,公眾對白宮不信任、懷疑和厭惡之感大大增加,要求對尼克鬆總統彈劾的呼聲頓時高漲起來。眾議院決定撥款100萬美元對尼克鬆進行彈劾調查。該院司法委員會要求尼克鬆公布42次談話的錄音內容。1974年4月底,尼克鬆公布了一批精心挑選的錄音記錄稿。他的本意是想表明他已徹底坦白,以保住總統職位。但結果卻事與願違。因為這個紀錄刪節的地方太多,人們並不認為總統已說出全部真相,從而對尼克鬆和白宮班子缺乏道德感深為憤怒。他們認為,尼克鬆即使沒有批準,也起碼容忍了掩蓋活動。7月24日,最高法院給了尼克鬆致命的一擊,它在“美利堅合眾國控訴美國總統尼克鬆案”

中,判決尼克鬆必須把未交出的錄音帶和文件呈送新任特別檢察官利奧·賈渥斯基,並宣布爭端由最高法院裁決。與此同時,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開始了公開辯論彈劾尼克鬆的動議,億萬美國人觀看了電視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