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爆發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從大澤鄉揭竿而起,到陳縣建立陳楚政權,直到主力直逼秦都城鹹陽,使秦二世如坐針毯,惶惶不可終日,但他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殘暴統治,從而揭開了中國農民起義的第一頁。

1.秦王朝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帶領次子胡亥、丞相李斯、中東府令掌管車駕的宦官)趙高第五次出巡,歸途中,正值酷暑,秦始皇時年已有五十歲,加之一路顛簸,終於中暑病倒。及至到了沙丘(今河北平鄉縣),秦始皇一病不起,臨死前留下一份遺詔,令長子扶蘇速回鹹陽,料理喪事,繼承帝位。但當時扶蘇遠在邊塞駐防,趙高勾結李斯。纂改詔書,胡亥繼位,即秦二世。

秦始皇在位時,每滅掉一國,就仿照該國宮殿式樣蓋起同樣的一處。鹹陽附近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宮殿。秦始皇還征調七十萬人修建阿房宮、驪山陵。胡亥繼位後承襲始皇暴政,繼續修阿房宮,並征調才士五萬人包圍成陽。為防止陵墓機密泄露造驪山陵地下機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裏。秦朝的賦重,是前朝的二十倍,人民要把全年收獲的三分之二交給國家,即使男子努力耕種也吃不飽,女子日夜紡織也穿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朝法律也很殘酪;一人犯族都要處死,叫“族誅”,節家犯法,全家都要受到“連坐”,當時,被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多得路上到監獄像趕集一樣擠滿了人。秦朝人民負擔最重的是服徭役。秦朝法令規定:成年男子每年服徭役一個月一生服兵役一年,到京城或邊疆戍守一年。無休止的征役,致使連婦女也被征調運輸糧餉了。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發閭左(在秦朝有錢人家住裏門的右麵,貧苦農民則住裏門左側)戍、漁陽(現河北密縣)”。陳勝、吳廣都是貧苦農民,也在征發之列,而且兩人都被選為小頭目。在朝庭派來的兩個校尉的押送下,陳勝、吳廣和九百戍卒上路了。

2.大澤鄉揭竿而起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人,吳廣,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陳勝小時候家境貧困,破甕作窗,草繩係門軸。但陳勝從小就胸懷大誌。他年輕時,替人耕田種地,有一次他和大夥到田埂上休息,想到自己的處境,心裏感到很是煩惱,照這樣下去,何時才是出頭之日呢?望著和自己一起被人雇傭的朋友,陳勝忽然開口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希望大家彼此不要忘記。

一條泥濘的小路上,大家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艱難地向前趕路,實際上他們一路上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就算雨停了,夜以繼日地趕路,恐怕也是誤了期限。可秦朝的法律是殘酷無情的,誤了期限是要斬首的,因此,大家心裏都很緊張。

校尉出去喝酒去了,有人開始思念家鄉。陳勝、吳廣兩人躲在一個僻靜的角落裏,心裏盤算著日期,看來是沒法按時到達漁陽了,如果不能到達漁陽,殺頭之罪是在所難免,九百戍卒將身首異處,成為刀下之鬼。沉默良久,陳勝對吳廣說:“現在如果讓大夥兒逃走,被朝廷抓到,必死無疑。如果咱們舉義旗反抗暴秦,也許能有一條生路。就算死了,但為國而死,不是更有意義嗎?天下人深受暴秦統治很久了。我聽人說,當今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兒子,按理說繼位的應該是大兒子扶蘇。扶蘇性格耿直,曾多次勸諫秦始皇,惹得秦始皇不高興,就被派往北部邊塞領軍駐守。秦始皇臨死前,遺詔公子扶蘇繼承帝位,但趙高偽造假詔書,逼公子扶蘇自殺。不過百姓中傳聞他並沒有死,而且還稱頌他的英明賢達。再說項國的名將,曾立下無數戰功,對下屬兵士很愛護很關楚國亡了,但他在楚國人心目中還是很有威望的。傳,但也有說他並沒死。如果我們借他們的名義來領導天下人起來推翻暴秦,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勝這番話,感到正中下懷,心裏也很高興,就說:就按你說的辦吧。”

吳廣乘大夥兒不注意,悄悄地來到白天路過的一個小集市,他們找了一個算卦的人,算卦的看出了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成,但是你們問過鬼神了嗎了嗎?”陳勝、吳廣聽了很高興,就想到要假托鬼神的事,說道:“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在眾人中樹立威望罷了。”於是用朱砂在帛上寫下“陳勝王”三個字,偷偷放進人家剛剛網到的魚肚子裏。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子裏的帛書,已經感到很奇怪了。陳勝又趁人不注意時,叫吳廣到駐地附近的樹林中的神廟裏去,到了晚上,就在旁邊點起篝火,並學著狐狸的聲音,叫道:“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夜裏被驚醒,都恐慌不安起來。第二天早晨,戍卒們三三兩兩都在談論著這些奇異的事情,暗地裏都指指點點地瞧著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