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鈞生(1936.5—),江蘇鎮江人,1978年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時任第三機械工業部精密機械研究所(現中航工業北京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精密所)技術員。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並任教。1962年調第三機械工業部精密機械研究所,從事光學精密儀器、測試技術、視景模擬等工作。1987年起任研究員,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嵇鈞生主持過10多項科研項目。主要獲獎項目有:光學工具技術、劈錐檢查儀,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光學探頭,1979年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殲6飛行模擬機(總體組成員、視景分係統負責人),1983年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汽車駕駛訓練模擬係統,1990年獲國家級新產品證書,1995年獲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嵇鈞生曾獲得1963年北京市五好職工獎章。1978年參加全國科學大會,並獲得“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0餘次獲部、所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嵇鈞生任北京市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兵工學會光學分會委員、部科技局預研專家及北京市科委谘詢專家。著有《光學工具技術》、《英漢光學術語釋義詞典》,兼任《航空精密製造技術》雜誌編委,主持編譯技術文集數本,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1996年退休後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完成CCD器件拚接儀等科研成果。1999年任首都國慶50周年群眾遊行總指揮部專家。2010年任中國工程院“抗疲勞製造與長壽命關鍵基礎構件研究發展”谘詢研究項目總體組成員。
飛機型架是飛機部件和整機組裝的重要部件,要求精確裝配並有足夠的剛性。用光學儀器安裝型架,關鍵是要有一整套的“光學工具”,包括測微準直望遠鏡、坐標經緯儀、直角頭、各種光學目標等儀器和裝置。通過光學工具組成空間三維測量定位係統,進行型架構件的精確安裝。這些工具依靠進口,需要大量外彙,且受製於人。第三機械工業部劉鼎副部長指示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嵇鈞生擔任課題負責人。
這套設備的特點是精度高(秒級、微米級),不但光學係統的調焦直線性精度很高,而且光學視線和機械軸線要高度重合,以保證利用機械鏡管定位時,光學視線能精確瞄準定位。為盡量減小工作場地麵積,適應不同距離型架構件的安裝要求,準直望遠鏡需具有從零距離到無窮遠精確調焦的功能。光學設計難度大,需對不同距離的目標消除像差。當時靠對數表和手搖計算機計算,工作量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加點。此外高精度鏡管加工、光學直角頭和光學目標的製作,以及長距離直線性的測量都是難題。嵇鈞生團結課題組同誌及工人師傅,利用精密所具有強大的光、機、電和設計、工藝綜合能力的基礎,協調一致,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任務,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在陝西機械廠(現中航工業西飛)的工藝試驗中取得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