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劉夏石 1989年全國先進工作者(1 / 2)

劉夏石(1937.11—),福建福州人,1989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時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第602研究所(現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直升機所)設計員。1954年在南京航空學院飛機係學習;1958年在國營偉建機械廠(現中航工業哈飛)飛機設計室任設計員;1961年8月在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現中航工業沈陽所)任設計員;1969年12月起在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曆任設計員、研究室任主任、科技委副主任等職。劉夏石是我國最早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飛機設計的科研人員之一。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三等獎3項;國家星火計劃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發表4本專著和100多篇論文。1978年榮獲江西省先進工作者,1979年獲第三機械工業部先進工作者,1980年獲國防科技工業係統先進工作者。1986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同年國家科委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198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87年獲江西省勞動模範;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劉夏石是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3月退休。

劉夏石是我國最早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飛機設計的科研人員中的一員。他率先進行矩陣法和有限元法的應用研究,並成功應用於殲8機機翼;最先開展金屬膠接、蜂窩結構與整體壁板的研究,並應用於高超聲速殲擊機;在飛機設計中大膽突破使用載荷下應用塑性設計的禁區,使高應力區能按設計意圖分散應力,從而降低設計難度;引入國外先進技術,首次在殲擊機機翼上采用塑性接頭和齒板連接設計;領先開展“複雜航空結構最佳設計”研究,建立首套飛機結構優化設計方法。

劉夏石將大量的新成果成功應用到殲8機機翼設計上,開創了將自行開發的新技術成果直接應用到型號的新風氣,受到試飛領導小組的高度評價。1977年專家組一致鑒定:“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開創中國航空計算力學之先河,對我國航空發展起到先驅和推動作用。”該項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20世紀80年代初仿製某大型直升機,在全機進行試驗時機身提前斷裂,引起巨大震動。劉夏石挺身而出,在國內首次開展高難度的全機承載能力仿真研究。當時國內尚缺大型計算機,劉夏石大膽地用小型機實時仿真模擬,研製出能貼合飛機雙曲麵外形的翹曲元,在計算機上重現全機靜力試驗加載過程,實現損傷隨加載過程動態破壞實時仿真,結果與實際試驗相當吻合,從而發現了問題的症結。該成果經專家鑒定:試驗仿真工作意義重大,是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此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