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蘇秉義 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1 / 2)

蘇秉義(1941.1—),黑龍江牡丹江人,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吉林航空維修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吉航)電氣專業高級工程師。1959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係學習。1964年畢業後,就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7修理廠(現中航工業吉航)機動科,任電氣技術員。1980年後曆任機動科電氣工程師、民品開發處工程師、機修車間高級工程師、機動能源處高級工程師。蘇秉義進廠幾十年來,在航修工作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成為職工們人人讚譽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他先後被吉林市政府、吉林省政府、空軍裝備技術部授予“勞動模範”稱號,並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知識分子、空軍先進科技工作者和空軍航空修理係統有突出貢獻的技術專家;連續17年被工廠評為先進工作者標兵。2000年5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1月退休。

蘇秉義是中航工業吉航電氣專業高級工程師。自1964年進廠以來,一直從事電氣技術工作,從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這些年來,工廠設備老舊的問題一直很突出,也一直影響著工廠生產的正常進行。特別是在1993年工廠承修米格-21比斯飛機,這無疑是一次對工程技術人員、職工隊伍素質的嚴峻考驗,而其中設備的設計、改造任務尤為繁重。在一無圖樣資料,二無更換備件,三無試驗設備的情況下,蘇秉義想工廠之所想,急工廠之所急,主動承擔了一些關鍵的試驗設備的設計和製造任務。他多次深入飛機結構修理、附件修理、特設修理和總裝調試車間調查研究,同車間的工程技術人員、老工人一起研究探討。經過他多次論證、試驗,先後完成了火箭試驗器、導彈試驗器、加速器、發射線路檢查儀等10台設備的設計工作,又帶領全組同誌製造了10台設備。當這些設備投入使用後,蘇秉義仍不放心,他深入現場和操作工人一起反複試驗,征求意見,及時改進設計中的不足,直到能保證產品的質量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蘇秉義精心設計的5項11台飛機特設試驗設備,台台線路合理,體積小巧,便於攜帶和使用,保證了米格-21比斯飛機的如期交付。

1994年4月,工廠承修的某型飛機進廠。能否實現該飛機當年試修成功出廠,關係到空軍規劃的實施。蘇秉義暗下決心,要為該飛機多做貢獻。他獨立完成了JYY-5型、JYY-6型火箭試驗器、KH-1F型、KH-1G型火箭試驗器4項10台設備的設計、施工任務;承擔了該飛機後機身試驗油車、機翼液壓清洗車等5項10台試驗設備電氣部分的設計工作,並配合工段按時完成製造任務,保證飛機試修的需要;同時為工廠節約了10萬餘元的資金,為飛機的成功試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功的喜悅中,包含著全體職工和蘇秉義工程師的心血和汗水。對此,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等有關新聞媒介都相繼做了重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