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毅(1940—),湖北天門人,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時任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現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簡稱中航工業一飛院)所長。196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係,分配到國營紅安機械製造公司(現中航工業西飛)工作。1967年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研究院第十研究所(現中航工業一飛院)後,曆任專業組組長、氣動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1991年任“飛豹”飛機型號現場副總指揮、支線飛機項目負責人、研究所所長等職務。現任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李洪毅擔任所長期間,帶領全所幹部職工攻堅克難,圓滿實現了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飛豹”飛機的設計定型及新“飛豹”的立項。同時,在民機研製領域進行了一係列有益的探索,推動和促進了我國新支線飛機項目的立項研製。李洪毅是航空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研究員、中國航空學會理事,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1989年1月榮立“飛豹”首飛部級一等功;1989年榮立“飛豹”設計定型所級特等功,部級一等功;1997年1月榮獲航空工業總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2000年5月1日,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李洪毅到中航工業一飛院後,先後參與、主持、領導了運7、AE-100和“飛豹”飛機等10種飛機型號和多項科研課題的研製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擔任所長以來,帶領全所幹部職工攻堅克難,於1995年圓滿實現了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飛豹”飛機的設計定型。在“飛豹”飛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後,他為新“飛豹”的立項四處奔走,終於使新“飛豹”飛機於1999年獲得國家批準立項。同時,他還積極尋求中國民用飛機的發展之路,撰寫了《發展中國民用飛機思路》等專著,在民機研製領域進行了一係列有益的探索,積累了經驗,推動和促進了我國新支線飛機項目的立項研製。
1991年,李洪毅任“飛豹”飛機研製現場副總指揮,他有效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科研第一線,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加班加點,確保型號研製節點。調集精兵強將跟飛保駕,進行技術攻關排故,排除重大故障隱患20多起,使“飛豹”飛機完全滿足了戰術技術要求。
1995年,“飛豹”飛機順利通過航定委設計定型審查。1998年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準“飛豹”飛機設計定型,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同年,“飛豹”飛機在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首次公開亮相,產生了強烈反響。1999年國慶盛典,中國“飛豹”飛機以6機箭形編隊,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人民的檢閱。中國“飛豹”飛機的研製成功,為研究所型號研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飛院特色的“飛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