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衛國(1964.11—),江蘇南京人,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金城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航空二動力係統部副部長、型號係統副總設計師。1986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動機係發動機設計專業畢業,1989年3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動機係發動機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從大學畢業來到金城,曆任設計員、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型號主管設計師、設計室主任,現任中航工業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航空二動力係統部副部長、研究員、型號係統副總設計師。程衛國帶領第二動力係統研發團隊,瞄準新一代戰機,開展第二動力係統關鍵技術預研。期間,承擔了多項總裝備部預研項目和中航工業技術創新項目,取得多項技術突破。1996年獲航空工業總公司航空優秀青年和為航空工業做出突出成績的中國碩士學位獲得者;1997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學術帶頭人);2000年獲江蘇省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1年獲江蘇省政府授予的勞動模範稱號;2002年被評為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獲江蘇省委、江蘇省政府授予的江蘇省首屆十大創業創新人才獎。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6年獲南京市十大勞動模範典型稱號;2007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011年獲航空工業成立60周年航空報國傑出貢獻獎。曾當選中共江蘇省第十屆、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
大學畢業20多年來,程衛國一直從事第二動力係統的技術開發工作。他所在的應急動力室,是在當年他畢業時剛剛組建的。應急動力裝置被譽為飛機的“救命裝置”,在飛機發動機、電源係統、液壓係統出現空中故障時要確保緊急啟動,保障飛機和試飛員的安全,必須百分之百可靠。程衛國深知開發這一型號的重要意義。他受命任係統副主任設計師兼主管設計師,和同事們白手起家,從設計、出圖到設備組裝、調試、搬運,程衛國全要親曆親為,鬧得整天灰頭土臉。為保證設備開動時不受灰塵影響,程衛國還一連幾天爬到多年無人問津的小閣樓上清掃塵土,所以同事們戲稱他為“碩士農民工”。
該動力裝置由於研製進度要求非常緊,試驗時裝拆、加油、加化學劑、更換化學劑及試驗後的廢氣處理等工作,都須在試驗艙內進行。試驗艙的進出通道是一個直徑50厘米的“貓耳洞”,對“胖子”(程衛國的謔稱)來說,鑽進鑽出可不是件容易事。為了掌握產品試驗狀態的第一手資料,他每天站在桌上從“貓耳洞”裏鑽進鑽出好多次。
試驗艙狹小的空間裏工作條件十分嚴酷。試驗結束後立即要進入艙內進行處理數據,做完高溫試驗後,試驗艙內是71℃的蒸籠;做完-54℃低溫試驗後,試驗艙內是手一挨金屬就會粘上去的冰窟,那種透心的涼馬上就能傳遍身體,加上各種氣流通過試驗艙時產生的震耳欲聾的噪聲,“胖子”笑稱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減肥”場所。
試驗中最危險的操作,如試驗前後高壓氣瓶的開關、有毒廢氣的處理,剩餘有毒燃料的處理等被程衛國“承包”了。有一次,在低溫試驗過程中發生意外,緊要關頭,為保住試驗現場,盡快找出故障原因,不耽誤研製進度,程衛國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鑽進去處理故障,很快恢複了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