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李方勇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3)(1 / 3)

新時期的航勘院是全國勘察行業百強單位,是勘察設計行業首家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單位,要在博士碩士濟濟的男子漢堆裏嶄露頭角,對於隻有本科學曆的她來說,的確要比別人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克服比別人多得多的困難,承受比別人多得多的壓力。

1995年,新婚燕爾的馬豔紅奔赴上海,成為公司上海分院的第一位女項目負責人。1995年和1996年是她在上海最忙碌、走進勘察工作者隊伍的啟蒙期。在這裏,她先後主持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詳細勘察”、“上海東方太陽城物流超送中心勘察”等數十項工程,項項都是優質工程。

作為上海市重點工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詳細勘察的項目負責人,她要麵對很多難題:一是時間緊,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二是任務重,機場主跑道長4.6千米,需要施工鑽孔1000餘個;三是施工難度大,施工現場地形複雜。麵對這樣一根“硬骨頭”,她沉著冷靜,與同事們一道,挑燈夜戰,迅速拿出了最佳設計及施工方案。為了搶進度、保質量、保安全,她吃住在工地,馬不停蹄,晝夜兼程,60個日日夜夜之後圓滿完成了任務。

1997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她被調回北京,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工作。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她堅信,要擴大市場份額,企業實力是基礎,誠信是保障,經營人員的服務是關鍵。於是,她努力鑽研經營之道,琢磨如何把服務做好,把市場做大。她以技術為依托,堅持以人為本,憑借自己熱情、朝氣、恒心、毅力和剛柔並舉的處事風格,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客戶的信賴。僅在1997年不到1年的時間裏,個人拿回訂單近1000萬元。

1999年11月,她當上了母親。本可以休足產假,但由於院裏經營需要,她終止了產假,把剛滿百日的孩子托付給保姆,提前回到工作崗位上。

“鑽孔夯擴擠密複合樁地基處理技術”是公司1995年開發的一項專有技術,該技術比傳統方法降低工程造價近20%~30%,特別適合北京地區超高層建築的地基處理。為使更多的設計人員認同並采用這項新技術,她總是利用一切機會,不厭其煩地講解該技術的優勢,並組織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實地考察、參觀,使越來越多的設計人員認同並采用了這項新技術,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該技術在北京望京等地區130多棟18~33層高層建築的地基處理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為國家節約了10億元以上的基建投資。

每當合同簽訂後,她都及時了解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客戶的要求,隨時加以改進。當工程結束後,她不忘後續服務,定期上門征求客戶的意見,以了解信息,溝通感情,改進工作。緣於此,許多開發商願意繼續與她合作。如某開發商把北京高校育新花園5棟高層住宅樓610萬元訂單給她後,由於她服務到位,該開發商又把隨後的1100餘萬元大額訂單給了她。

2006年,生產經營處處長離開公司,她毅然挑起了主持全處工作的重擔,並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迅速扭轉了生產經營的被動局麵。此後兩年,她帶領全處職工開拓市場,每年簽訂合同額均超過6000萬元。

在繁忙工作之餘,馬豔紅不忘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學習項目管理知識,注重理論聯係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幾年間,她先後取得了全國注冊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全國注冊監理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全國注冊谘詢(投資)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

中航工業集團公司重組整合後,馬豔紅被任命為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初涉新的工作領域,身兼“三職”的她邊幹邊學,一點一滴地啃書本,一字一句地鑽研《工會法》,她經常向分工會主席和紀檢監察部門人員學習,向基層的同誌求教,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她注重與時俱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和工會工作的新途徑與新方法,針對勘察行業的特點,開展內容豐富的工會活動。2010年3月,公司工會被授予中航工業直屬工會2009年度先進基層工會榮譽稱號,馬豔紅本人被評為中航工業直屬工會2009年度優秀工會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