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黃埔生到元帥(1)(1 / 3)

一、師範生、黃埔生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一個窮秀才家庭。父親徐懋淮,靠教書養家糊口。由於在本地教書工錢很低,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就隻好到遠離五台縣的內蒙古教私塾。盡管家境貧寒,父親還是一心想讓兒子念點書,以便將來能重振家業,出人頭地。10歲那年,徐向前被送到本村私塾讀書。這時的私塾,已有了很大變化,不再是"南北大炕,書桌擺上"了,而是有了專門的學堂。徐向前在村上辦的學堂裏,斷斷續續地讀了幾年"四書","五經"之類的書,果然不負父望,以其聰明和勤奮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久,徐向前轉到東冶鎮沱陽高等小學校就讀。

沱陽學校是一所比較正規的新式小學堂。課程設置與私塾有很大不同,不學四書五經,學的是國文、算術、修身、曆史、地理、格致,每日有體操,還時有軍事體育訓練,反映了辛亥革命後的新氣象。這一切使徐向前感到很新鮮。他學習十分用功,尤其注重算術、曆史、地理等課程。然而,最使徐向前感興趣的是,學生可以在學校住宿。他家離東冶鎮隻有五六裏路,不住宿也是可以的,但他不願意把時間消耗在路上,同時也很向往那種愉快的集體生活。和同學們在一起,可以談論自己喜歡談論的事情,又可以從別人那裏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於是,就向父母提出了住校的請求,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幾年的"洋學堂"

生活,使徐向前不僅學到了新的知識,也受到了辛亥革命後資產階級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正當徐向前在沱陽小學如饑似渴地讀書時,父親從外地教書回來了。在考察了兒子的作文之後,認定讀"洋學堂""誤人子弟",便令徐向前從沱陽小學退出,又送進了本村的私塾。徐向前隻得再去讀他不願意讀的四書五經。

在本村讀了不滿一年,由於家庭生活每況愈下,沒有力量再供兩個孩子同時上學。在他和哥哥之間,父親選擇了讓哥哥繼續讀書,而他走出了學校的大門。為了分擔家裏的困難,15歲的徐向前頂起了成年人的勞動。冬天拾糞、砍柴、背炭、編籮篼,春天播種、挖野菜,秋天搶收高粱、玉米過後,又整天在地裏刨高粱茬。兩隻手磨起血泡,瘦小的身骨,更加瘦弱。徐向前十分懷念過去的學校生活,很想讀書。一次,″?聽東冶的同學說,鎮裏書店來了好書,想要去買,家2裏又沒有錢,就東翻西找,找到了一雙耳環和一對手鐲,拿到當鋪去賣。當鋪掌櫃覺得不對勁,就告訴了徐的母親,結果書沒買成,還差點挨一頓打。

輟學在家的徐向前,心情很苦悶。他希望讀書,又想到外麵去闖一闖。父親費了幾番周折,終於在遠離家鄉的河北阜平縣一家書店找到了一個學徒的位子。徐向前懷著喜悅和惜別家人的心情,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活。學徒生活是很苦的,說是當學徒,其實是勤雜苦力。進店以後,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挑水、掃院子、倒尿壺、抱孩子、磨麵粉,夜裏還要起來兩次,給騾子添草添料,一天下來,累得他腰酸背疼。後來,老板看他本分、勤快,也還有個機靈勁,就讓他到前邊去站櫃台。在店裏,惟一能安慰他的,就是有書讀。

《羅通掃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蕩寇誌》等等,伴隨著他熬過了一個個夜晚。書中的故事,常常使他入迷。他喜歡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欽慕那些為民除害的劍俠武豪、謀勇兼備的兵頭將帥,卻對《蕩寇誌》中醜化農民起義的描寫感到氣憤和不滿。讀書使徐向前萌生了為國效力的雄心壯誌,激發了學軍習武的濃厚興趣。

三年的學徒期未滿,一天,在店裏幹活的徐向前忽然收到哥哥從太原寄給他的信,說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正在招生,是官費,用不著自己花錢,並說已經給他報了名,讓他速到太原去參加考試。他看完信,高興極了,立刻打點行裝,趕赴太原,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成為山西國民師範第一期速成班的學生。

這所學校是閻錫山創辦的,具有準軍事性質,校長趙戴文,是閻錫山的親信,既懂文又會武。徐向前一進學校,就過著"半軍事"生活,穿的是軍服,打著綁腿,紮著皮帶,除了上軍事課,還得參加野外軍事訓練,教官都是閻錫山軍隊裏的營以上軍官。

徐向前入學不久,正趕上"五四"運動。國師沸騰起來了,學生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宣傳、演講。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徐向前開始了對社會問題的初步思考,"民眾何以貧窮"?"國家何以危亡"?"中國的出路何在"?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課堂上是找不到的,他就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叩問自己。他渴望讀到那些與政治形勢有關的書刊。在國師,他第一次知道了蘇聯的十月革命,在報紙上看到了"裏寧"(列寧)和"勞農政府"的新名詞。這時,他對社會主義僅有一個朦朧的認識。

兩年的國師學習期滿畢業後,徐向前被分配到陽曲縣太原第四小學任教。他熱愛這個職業,認認真真地教課。然而,寒假期間,正在家中休假的徐向前接到校方寄來的"辭退書",被不明不白地辭退了。之後,他又在閻錫山老家河邊村川至中學附小找到一個任教的位置。任教期間,除了講授正常的課程外,他經常給孩子們講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幫助孩子們認識中國、認識社會。徐向前的講課,遭到了校長的幹涉,他當麵與校長爭執起來,結果又一次被辭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