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進一步以軍事史來說明這個問題。弓箭、刀槍的冷兵器時代同來福槍、機關槍時代相比,戰術大不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戰術也有很大變化。用舊的東西對付新的東西是不行的。太平天國的軍隊對清朝的軍隊,打了許多勝仗,但是對"洋槍隊"就打敗仗。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吃了虧,就是吃了希特勒閃擊戰的虧。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肯定會有許多新特點和新問題。現代條件下作戰,裝備複雜,後勤複雜,指揮也很複雜。這就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我們軍隊過去打了22年仗,戰爭年代雖然也辦了點學校,搞了點訓練,講了些戰略戰術,但那是很不夠的。所以,人民軍隊一定要結合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對於人民戰爭理論,我們既要堅持其基本思想,又不能不顧現代戰爭的新特點,在未來戰爭中原封不動地照搬照用以往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僅就組織人民群眾支援作戰的指導原則而言,從內容到方式,都不能停留在過去的階段上,而要實事求是地向廣度深度發展。
如何研究軍事理論?徐向前著重強調了這樣兩個方麵:
一是要研究敵我雙方,並且認為這是軍事理論研究的重點。
他說,軍事學術要研究的問題很多,概括起來,就是研究敵我雙方。對我們未來的主要作戰對象要研究透。敵人會怎樣打來?它上麵有大批飛機,地麵有成千上萬輛坦克、裝甲車以及強大的炮兵和導彈部隊,還有海軍會從海上來,甚至會使用核武器。對於這樣的敵人,我們應該怎麼打?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道人家的情況怎麼打?過去我們跟蔣介石打仗,他的情況我們很清楚,我們的情況他不清楚,所以主動權在我們手裏。對未來主要作戰對象的研究,不僅僅是軍事方麵,它的政治、經濟諸方麵都要研究。在軍事上,要研究它的編製裝備、戰略戰術、指揮特點;要研究它過去的作戰經驗、戰史、戰例和現在組織的各種演習;還要研究它發表在刊物上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到它的軍事思想,看到它是準備怎樣打仗的。大的方麵要研究,小的方麵也要研究。比如,人家是怎麼管理部隊的,是怎麼進行訓練的,都要研究。蘇軍的軍事資料,其他國家的軍事資料,應該盡可能發得廣泛些,不要自己封鎖自己。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徐向前對外國軍事的研究十分重視。
1978年,中央軍委根據鄧小平、徐向前的意見發了一號文件,批準軍事科學院將蘇聯軍事百科全書翻譯出版。當這部巨著的翻譯工作完成時,徐向前立即寫信,向擔負翻譯工作的軍事科學院外軍部祝賀。
1981年3月,軍事學院外軍教研室主任給徐向前寫信,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情況。他閱後批示:"二次大戰史的研究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除了進行理論方麵的研究外,很需要從戰爭中學習。和蘇、美、英等許多國家相比,我們在這方麵比較薄弱,現在開始初見成效,應繼續予以重視。請召集有關同誌研究,提出加強二次大戰史研究的意見,並請在組織上予以落實。"
軍委辦公會議對此十分重視,認真研究了徐向前的意見,並抓了落實。在徐向前的關懷下,由軍事學院編撰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不但要研究外軍,對我們自己也要很好地研究。對自己的研究,重要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現代戰爭和過去戰爭相比,無論是作戰對象、戰爭規模,乃至作戰的許多方法,都將是我們從未遇到過的。如果我們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和指導現代戰爭,就會碰大釘子,吃大苦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些國家墨守成規,軍事思想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戰爭指導上犯了嚴重錯誤,我們應引以為戒。一定要學會根據情況,發展原則,創立新的原則。
二是要研究軍事曆史。
這是與第一個問題相聯係的。徐向前說,軍事曆史是一門科學,研究軍事曆史,就是通過以往的戰爭實踐來研究戰爭規律。"曆史是一麵鏡子"。掌握了豐富的軍事曆史知識,就能更好地借鑒古人和今人的戰爭經驗。研究未來的反侵略戰爭,可以從過去的戰爭史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史中找出一些規律來。我們的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有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蘇德戰爭,蘇聯也有防禦(或叫退卻)、相持、反攻階段,但相持的時間不是那麼長就是了。我們今後要進行的反侵略戰爭會是怎樣呢?我看,以劣勢裝備對付優勢裝備的敵人,還是要打人民戰爭,還是要采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打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