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民軍隊“第一將”(1)(1 / 3)

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從古以來就很少的。我們要求在戰爭過程中一般地打勝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將軍—智勇雙全的將軍。

———毛澤東

粟裕,中國人民解放軍惟一的一位由士兵逐級晉升到大將總參謀長的軍事指揮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達22年的革命戰爭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彪炳千古的曆史性功勳。

縱觀世界軍事史,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曾造就出一批聲名顯赫、永垂史冊的軍事家和將帥。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千餘名將軍中,粟裕排列第一,堪稱人民軍隊第一將。他無愧為中華民族的一代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如同一顆耀眼的明星,以其對戰爭的深刻理解和真知灼見,對作戰指揮藝術的精通純熟和運用之妙,躋身世界名將之林。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每個階段,粟裕都打了很多勝仗,被譽為“常勝將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創建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並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艱苦卓絕的敵後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他參與指揮黃橋決戰,組織指揮車橋、天目山等較大規模的運動戰役,開辟並鞏固了蘇中、蘇浙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他直接指揮或參與組織指揮了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以及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淞滬戰役;並多次向中央軍委提出重大的戰略性建議,如在蘇中內線殲敵、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仗、進行淮海戰役和將敵軍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等,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於粟裕的作戰指揮藝術,毛澤東和他的元帥們給予了高度評價:粟裕“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毛澤東語)。

“粟裕是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楷模。他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朱德語)。

“粟裕將軍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劉伯承語)。

“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陳毅語)。

有人問張震將軍,粟裕作為一代名將用兵的特點是什麼?這位前第三野戰軍的參謀長回答說:深思熟慮,機斷專行,在謀略上用奇謀,出奇兵,建奇功。

毛澤東軍事思想哺育了粟裕,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鍛造了粟裕,而粟裕又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在這個舉世罕見的戰爭大舞台上,導演出一幕幕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一、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1907年8月10日,在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現名坪村鎮)楓木樹腳村一個地主家庭中,誕生了清末落弟秀才粟嘉會的第三個孩子。他就是粟裕。

童年的粟裕愛動淘氣,喜歡遊泳、爬樹,常同家裏的長工玩。其中有個叫阿陀的青年長工,經常給粟裕講劍俠殺富濟貧、除惡行善的故事,並教他練功習武,如在小腿上綁紮沙袋練“飛毛腿”,操練自製的“狼牙棒”,用土“火槍”射擊。阿陀對粟裕的影響很深,以至幾十年後當粟裕步入晚年時仍動情地說:阿陀“是我童年的啟蒙老師”①。

粟裕剛滿6歲,就被送到私塾讀書。私塾先生的教學方式完全是口傳口授,內容從《三字經》、《百家姓》到《中庸》、《詩經》。1918年,粟裕先後進入縣城粟氏私立初級國民學校和會同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讀書。按照父親的意願,粟裕還擔負了管家、記賬的事,耽誤了很多時間,因而在高小二年級連續幾年留級。由於駐紮在會同縣的北洋軍閥一個連隊與高等小學進步學生之間矛盾的激化,加上為了反對家裏作主硬給訂下的一門親事,粟裕於1924年1月8日離家出走。他在信上表示:如果家裏不給寄路費,“討米也要走!”在得到家裏的資助後,他進入了常德第二師範附小高年級和常德市平民中學。經過一番“如饑似渴”、“如癡如呆”的學習,終於在1925年春天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師範。

在二師期間,粟裕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學生會組織,秘密閱讀進步書刊,開始接受共產主義學說,並積極參加了反對開除滕代遠同學的鬥爭。1926年11月,他加入共青團。在1927年5月長沙的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後,兩營反動軍隊突然包圍學校逮捕進步學生。他和幾位同學由下水道逃出常德到武昌,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共產黨員葉挺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1927年6月,他在教導大隊由共青團員正式轉為共產黨員。那年,他20歲。

二十四師教導隊是為收容被迫害的青年學生、培養黨的基層軍事幹部而成立的,學員幾乎清一色的黨團員。周恩來、惲代英、葉挺經常給教導隊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