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衣薄臨醒玉豔寒(2)(1 / 3)

陸小曼從此沉默,不為自己辯解。因為她心愛的人就那麼輕輕地走了,再怎麼辯解也不能挽回他已然離世的事實。陸小曼是愛徐誌摩的,隻是她卻管不好自己。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陸小曼的書桌玻璃板下壓了一張她用正楷寫的字條,那是白居易的詩。陸小曼也因為深深的懊悔從此素服終身,閉門不出,謝絕一切賓客,也沒再出去跳過一支舞。她的臥室裏懸掛著徐誌摩的大幅遺像,相片下麵總擺放著她為他選的嬌豔的鮮花。她對王映霞說:“豔美的鮮花是誌摩的,她是永遠不會凋謝的,所以我不讓鮮花有枯萎的一天。”

冰心雖與陸小曼從無交情,但她實在看不過去,便在文章中寫下這樣一句公道話:“談到女人,竟是‘女人誤他’?也很難說。誌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這話很深刻,可算點中了徐誌摩的要害。

人說,凡事有太好的開篇,就難得有太好的結局。徐誌摩與陸小曼,轟轟烈烈地愛,像一團火焰,當愛的烈火熄滅了,就隻剩下灰燼。盡管如此,他們有過相知,有過相愛,有過相守,即使不完美,也好過做一塊沒有情感的完美的石頭。

人這一輩子,總該做一次自己。這一次,我把全部的世界都給你,我的整個人,我的心,我的思想,我的靈魂;這一次,就算遍體鱗傷也沒關係;這一次,我當用盡所有的勇氣;這一次,我為你千嬌百媚;這一次,我為你花開荼蘼。隻是這一次就夠。因為生命再也承受不起這麼重的愛情。我愛你,沒什麼目的,我愛你,依然,始終,永遠!

03鉛華盡褪

伊人遠去,韶華已逝。分離聚合皆前定。所謂因果,一切都是緣。緣分,紅塵中來來往往,相遇又擦肩而過。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偶然的,分離是必然的,有聚便有散,緣起就有緣滅。所以,洗盡鉛華的人懂得,必須做的,也是隻能做的,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原諒我是個沾染了太深的俗世煙火的俗人,因此特別喜歡一個詞,叫洗盡鉛華。尤其適合將它比做一個曆經世事的女人。

能用得上這個詞的人,一定是很有故事的人。這故事或起伏,或悲喜,或辛酸,或感人,但一切都已落幕,而她在幕後掛著洞悉世事的淡淡的微笑,笑得雲淡風輕,站在那裏自成一種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姿態。

伊人遠去,韶華已逝。分離聚合皆前定。所謂因果,一切都是緣。緣分,紅塵中來來往往,相遇又擦肩而過。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偶然的,分離是必然的,有聚便有散,緣起就有緣滅。所以,洗盡鉛華的人懂得,必須做的,也是隻能做的,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崢嶸歲月欺人事,浩蕩乾坤入客愁。”似水流年,崢嶸歲月,打馬匆匆疾馳而過,拈花一笑,對酒當歌,洗盡鉛華呈素姿,如水人生,單純見底;雲海煙波,飄拂於心。“閑雲自卷舒,芳樹任枯榮。花開水流去,寂然天地空。”上師嘎瑪洛桑達吉仁波切在《智慧人生》中說:“心性的狀態就像平靜的無風的水麵一樣,是安詳的、是喜悅的、是快樂的,猶如大海一般的寬廣。”洗盡鉛華過往,簡化生活,簡化心靈。盡可能地把心歸於本真,歸於平靜,歸於簡單。讓心變得空靈、寂靜、淡泊、安寧,淡到若有若無,淺到清純見底。

十裏洋場依舊歌舞升平,隻是再也見不到陸小曼妖嬈曼妙的身影。徐誌摩的死帶走了陸小曼生命裏的所有色彩。徐誌摩是她的天,她的天塌了!

但陸小曼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相反她在劇痛和重壓之下,重新認識到活著的意義,誓要用餘生來做個誌摩希望自己成為的那種人。她深居簡出,讓自己遠離了喧囂,在寂寞沉寂中認真地學畫,整理徐誌摩文集。這也是她後半生用盡心思去做的事。

至此,才算是陸小曼生命裏真正意義上的綻放。以前,她任性,她膚淺,她墮落,她紙醉金迷,她隻在意外表的華麗綻放,而現在的她,綻放的則是潔淨的心靈之花,在最潔淨的心田裏,馨香久遠。一個人真正能遺留於世的,不是她的外表和容貌,而是她的思想、她的靈魂。但這都是要曆經大的磨難,才能體會到的。對於小曼來說,這代價太大、太痛。

也許,徐誌摩的離去,是最好的結局。否則,他們的生活依舊輪回在他不辭辛苦地南北奔波,賺錢來供給她奢靡的排場,她依舊終日沉迷於虛無的排場、外表的浮華中不肯走出來。如果徐誌摩知曉,陸小曼能徹底重新做人,他或許是會感覺到些許安慰吧!從徐誌摩的遺物中,還能找到陸小曼的一副山水畫。他雖然是負氣離開,但他一定是愛她的,他會原諒她的。徐誌摩的離世,讓她突然間醒悟,原來,一切都可以那麼不重要,除了他的存在。如果可以,她寧願用自己的死來換取他的生。她痛恨自己,她覺得這是老天對她的驕奢淫逸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