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朱元璋朝罷回宮,從這裏經過,看到兒子一隻手被先生反擰著,額上出汗,臉色泛紫,便替兒子求情;“先生,饒他這一次吧!”
老秀才將頭搖得像撥浪鼓:“陛下,不行啊!常言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老秀才發起傻勁,竟把“萬乘之尊”的朱元璋搞火了,喝道:“你放手不放手?”
老秀才直著喉嚨說:“不放!”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還沒有人敢這樣冒犯過他,他臉漲得通紅,大聲嚷道:“來人哪!”武士紛紛跑來,朱元璋火頭上下了命令,把老秀才抓了起來。關起了老秀才,朱元璋回到皇宮還氣呼呼地罵個不停。皇後馬娘娘一看朱元璋氣憤的樣子,心想:“壞啦,老秀才準沒命啦!”她忙叫宮女沏上香茶,勸他息息怒:“皇上,昨兒個把老秀才誇上天;今兒個把老秀才氣下地,為何呢?”
朱元璋餘氣未消,就把事情的原委跟馬娘娘說了一遍。馬娘娘原是明情達理之人,心想,替兒子護短,罰先生不是,這是“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可是在他氣頭上勸諫,恐怕勞而無功。於是說:“陛下,跟愚夫子計較什麼呢?你說咋辦就咋辦。來人,快給皇上進禦膳!”
三杯兩盞落肚,朱元璋臉色舒展開來。馬娘娘說:“陛下,你可記得,在淮西時,你曾說古往今來,世上有兩種人沒有私心。”朱元璋一時想不起來。馬娘娘接著說:“一個是治病的郎中,一個是教書的先生。哪個郎中不願意他的病人早日康複,哪個教書先生不願意他的學生多識幾個字,進學中舉!”
“這倒也是。”朱元璋說道。
馬娘娘就勢追上一句:“那麼,太子太傅呢?”
朱元璋語氣平和地說:“是為太子好,可這人太蠻橫,連我去求情,他也不開縫。”
“陛下,這不開縫好!他那是為大明的天下!這不開縫,就是教之嚴,太子才能上路。玉要琢,方成器。要是一開縫,往後太子還聽他的話嗎?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先生哪裏還能管得?往日的那些先生管不好太子,教不了幾天就跑了。如今先生肚裏有韜略,手中有武藝,可你竟把人家關起來,弄不好還要殺。常言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師有師道,你把這些一齊丟了,大明天下不是也要完了嗎?”
朱元璋聽了皇後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把太子叫來,嚴肅地責備一番。然後由太監領路,皇帝、皇後、太子徑赴先生被押的地方。老秀才也非常倔強,見他三人到來,竟別轉身子,不理不睬。
朱元璋說:“老秀才,勿氣嘛!那是寡人一時欠考慮,你還是教育有方的呀!”
馬皇後說:“先生,皇帝率領太子向你賠情來啦!”
太子也說:“往後,願聽先生教誨。”老秀這才慢慢轉過身子,讓獄官去了枷,由太監和太子扶著回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