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生一麵費力地嚼著口香糖,一麵含混不清地對柳英說:“柳英妹子,好長時間不見,你長得更水靈、更漂亮了。”柳英故作親熱地說謝謝黃大哥的誇獎,我今天把“愛之聲”最漂亮也最性感的明星鄭燕小姐給你帶來,讓你見識一下,你們可以做個好朋友。”燈光下,黃炳生細細端詳著鄭燕小姐,果見她星眸半開,露出黑漆漆兩隻大眼;櫻唇微啟,朱唇襯出幾顆皓齒;秀發如雲,黑瀑瀉下三千尺;膚如凝脂,白膩膩欺霜賽雪;麵帶嬌羞,真個羞花閉月;身似擺柳,不勝雨打風吹。
茶社不是偷情的地方。正當兩人熱情高漲時,門外傳來輕輕地叩門聲。黃炳生放開鄭燕,正襟危坐,衝外麵喊了聲請進。”就見一位未脫稚氣,身穿唐裝的女服務生一隻手上端了個塑料盤,上麵是一把紫砂壺、兩隻茶杯、一碟瓜子;另一隻手裏則提了一把鋁製水壺走進來。女孩子用甜甜的聲音稚聲稚氣地說對不起,我給二位‘沏茶’。”說著便在那張放在日式榻榻米上的小方桌前麵跪下來。
這品茶可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從上古到春秋戰國時期,茶葉主要是一種用於祭祀先人或者上天的祭品,以後又作為茶食和藥來使用,西漢以後成為宮廷的高級飲料,隋代開始進入民間,至唐中期以後遍及大江南北,達到極盛。宋代是中國曆史上文風熾盛的時期,由於文人對茶事的介人,品茶逐漸地演變為文人清談交流的雅事。他們不僅在同朋友的交往中品茶、鬥茶,而且對茶事的發展進行研究闡發,著書立說,更把這品茶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一係列的茶文化。關於飲茶,明代的朱權曾說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談而萬像警寒”,由此可見古人對飲茶的深意了。
且說這位小姐跪好後,便目不斜視地對黃炳生和鄭燕說;“這是剛才那位女士為你們點的‘西湖龍井’。”說著先用開水燙熱茶壺,將水倒掉後,又把一包茶葉倒進壺裏,然後提起水壺上下拉降三次,把滾開的水注入紫砂壺中。但見茶葉在壺水中上下翻動,舒展開尖尖的嫩芽,宛若一朵朵淸純無比、含苞待放的綠油油的小蘭花。水剛注滿,室內便彌漫起一股淡淡的茶香。
小姐衝好茶,又用壺蓋在水麵上輕輕刮了刮,然後用水衝去沽在壺蓋上的泡沫,蓋好蓋後,又在紫砂壺上澆開了水。這時,室內水氣氤氳,茶香彌漫,讓人頓生一種心曠神怡、飄然欲仙的感覺。
茶沏好後,小姐又用開水把兩個紫砂小杯衝洗半天,並排放到盤子裏,然後襯上一塊白布,一隻手握著壺把,另一隻手托著壺底,在兩隻杯裏慢慢地巡回均勻地加茶。這種斟茶方式叫“關公巡城”。經常泡茶館的黃炳生當然識貨,便給鄭燕講開了茶道。當水快注滿時,小姐將壺水改注為滴,但見小姐手中的茶壺上下晃動,茶水點點注人茶杯。這時一旁的黃炳生對鄭燕說這招叫‘韓信點兵’,別看這小姑娘的年齡不大,手法卻很嫻熟,一定不是本地人。”果然,在他們的打問之下,小姐報出了家門,她正是杭州西湖人,自小便經曆過這種訓練,無怪茶技這麼好。
茶倒好後,小姐站起來,衝他們兩位道聲“慢用”,倒退著出了屋,輕輕地拉上門。
這龍井茶本是茶中極品,向有色綠、香鬱、味甘、形美的“四絕”之譽。清代的陸次雲說:“龍井茶,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當然,這黃炳生不認識陸次雲,更沒聽過他的這番高論。他僅有的一點知識,也隻是道聽途說。但在飲茶的方法上,他卻有自己讓人不敢側目的獨特風格。但見他一手持杯,一手把壺,一杯一杯地牛飲起來。不一會兒功夫,已把一壺熱茶全數灌進肚裏,看得鄭燕用手掩著嘴嬌聲鶯語地笑個不停。
飲過茶後,黃炳生領著鄭燕開了個房間,在那裏,他飄飄然地做了一回神仙。而當他要付給鄭燕小費時,鄭燕拒不接受,這讓黃炳生大為感動。從這天開始,黃炳生把鄭燕引為知己,在鄭燕麵前,這位公安科長,海外黑勢力的線人,已沒有絲毫秘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