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製度的本質是解決問題(1 / 1)

管理者都知道製度規範不應該成為擺設,那麼管理製度規範到底有什麼用途呢?管理學的研究表明,管理製度和規範的本質作用是為了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打電話為例,每個人在拿起電話的時候,語氣、禮貌和說話的方式都是不盡一致的,有的人打的電話能夠很好地傳遞出友好、熱情、平等的信息,而有的人則可能取得相反的結果。管理者如果希望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接打成功的電話,就有必要製定一個“接打電話工作規範”,所有的人都按照這個規範去做,效果就會是一樣的。管理規範和製度就是這樣產生的。

那麼什麼是製度呢?

在中國,古老的中國的《尚書》,就有了對製度的記載。

《周禮》、《儀禮》和《禮記》同樣的對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化進行了大量描繪和評述。

孔子集周禮之大成,引進理性主義成分,提出了“仁”、“和”、“中”等包含製度均衡的概念,並畢生“克己複禮”。他所著的《春秋》提出的政治理想,引出了公羊學傳統,為中國後來政治製度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曆史上,中外學者們努力地從不同的角度給製度定義出不同的答案。

《韋伯斯特字典》以及《美國文化遺產大字典》裏給出的解釋是:“製度就是行為規範。”

《辭海》:製度的第一含義是指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統一程序辦事的規程。管理者應該盡可能地把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以製度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

凡勃倫在他1899年出版的《有閑階級論》寫道:“製度實質上就是個人或社會對有關的某些關係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習慣;而生活方式所構成的是在某一時期或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通行的製度的綜合,因此從心理學方麵來說,可以概括地把它說成是一種流行的精神態度或一種流行的生活理論。”

康芒斯在《製度經濟學》一書有專門論“製度”的一節,關於製度的定義是:

“如果我們要找出一種普遍的原則,適用於一切所謂屬於‘製度’的行為,我們可以把製度解釋為集體行動控製個體行動。”

“業務規則在一種製度的曆史上是不斷改變的,包括國家和一切私人組織在內,對不同的製度,業務規則不同。它們有時候叫做行為的規則。亞當·斯密把它們叫做課稅的原則。最高法院把它們叫做合理的標準,或是合法的程序。可是不管它們有什麼不同以及用什麼不同的名義,卻有一點相同:它指出個人能或不能做,必須這樣或必須不這樣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體行動使其實現。”

製度是人類社會進行大規模勞動所遵循的基本規範,是社會正常運轉所需要的條件。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對症下藥抓住根本。一個好製度的建立,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其實,我們的許多工作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在企業、行政機關以及各種組織中,類似於如何接打電話這樣的問題是很多的,這些問題的特征是:簡單、直觀、信息明確充分、重複發生。因此這類問題可以稱之為例常性問題。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建立製度是社會所必需的,沒有製度的建設就沒有社會的有序管理。

2.不僅僅是建立製度,更需要建立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好製度。

3.加強製度建設,需要讓製度適應組織的實際情況,與組織的內外形勢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