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實施製度化管理,僅僅具有服從的觀念和意識是不夠的,因為服從隻能夠保證製度是否落實,而敬業則能夠讓你在製度的既定範圍內做得更好。
對於個人,態度決定一切;對於團隊,敬業精神決定成敗。敬業是一種職業的責任感,不是對某個公司或者某個人的敬業,而是一種職業的敬業,是承擔某一責任或者從事某一職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對於企業來說,敬業能帶來效益,增強凝聚力,提升競爭力,降低管理成本;對於員工來說,敬業能帶來安全感。因為敬業,不必時刻繃緊神經;因為敬業,我們對未來會更有信心。
李素麗就是一個具有敬業精神的人,她說:“每一條公共汽車的線路都有終點站,但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站。我永遠屬於我的乘客,屬於我的崗位。”
敬業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就是敬重企業裏的製度,尊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同時其中還糅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這種道德責任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人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任何一家想在市場中競爭取勝的企業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敬業。沒有敬業精神的員工就無法讓企業製度的落實得以保障,就難以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推而廣之,一個國家如果想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也必須使其人民敬業:警察應該盡職盡責為民眾服務;行政官員應該勤奮思考並製定和執行政策;人大代表應該勤於問政……
隻有每個人做一行愛一行,我們這個社會才能被稱為敬業的社會。
然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能發現許多投機取巧、逃避責任、尋找借口之人,他們不僅缺乏一種神聖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對敬業精神的正確理解。試想,如果一個人連敬業都做不到,那怎麼能指望他服從企業的各種製度?如果一個企業裏的大部分人都不敬業,那麼這個企業所建立的製度將會形同虛設,企業又何談生存與發展?
一、敬業,你是在為自己增添價值
敬業表麵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的,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
當人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不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隻給你的老板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你的一生。
成敗往往取決於個人人格。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並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但至少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即使利用某種手段爬到一個高位,但往往被人視為人格低下,無形中給自己的成功之路設置了障礙。不勞而獲也許非常有誘惑力,但很快就會付出代價,他們會失去最寶貴的資產——名譽。誠實及敬業的名聲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有這樣一個頗有才華的年輕人,但是卻工作散漫,缺乏敬業精神。一次報社急著要發稿,他卻摟著稿件回家睡大覺去了,影響了整個報紙的出版時間。這種不敬業的人永遠得不到尊重和提升。
人們往往會尊敬那些能力中等但盡職盡責的人,而不會尊敬一個能力出眾,但不負責任的人。
受人尊重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板多麼不器重你,隻要你能忠於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和勝利者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
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要知道,當你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快樂和信心轉移給他人。
巴頓將軍有句名言:“每個人都必須心甘情願為完成任務而獻身。”他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敬業,都應該為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務、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付出,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
二、沒有激情,如何敬業
敬業對每個員工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說敬業可以讓員工做得更好,那麼激情則可以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並且在工作中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激情是製度能長久地堅持下去,並得到不斷完善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