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宇宙之母,是人類的使者,因為有了光,人類才走到了今天。
1995年1月,國內各大新聞媒體同時在顯要位置播發了一條重要消息:
1月12日下午3時,“何梁何利基金”首屆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錢學森、黃汲清、王淦昌、王大珩等4位著名科學家獲“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各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0萬元港元;
陳景潤等20位著名科學家獲“何梁何利基金”獎,各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萬港元。
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宋健、李貴鮮、錢偉長等出席大會,並為24位獲獎科學家頒了獎。
據有關方麵介紹,“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恒生銀行董事長利國偉先生、名譽董事長何善衡先生、資深董事梁琚博士和何添博士各捐資一億元港幣,在香港注冊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在於獎勵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技術工作者,以促進中國的科學研究,振興中華,推進國家現代化大業。
此項義舉得到國務院領導同誌高度讚許,受到我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
100萬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科學家所獲得的最高數額的獎金!這條消息立刻引起了普遍的關注。
是夜,王大珩的家中賓客如雲,電話鈴聲不絕於耳。
老人一撥又一撥地接待著前來道賀的客人,一次又一次地起身去接電話,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謝謝!謝謝!
人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次評獎的過程,談論著這批獲獎的科學家,談論著這種獎勵的形式。但卻獨獨避開了獎金。
沒有人提到這100萬。
稍晚些時候,一位老熟人推開了王大珩的家門。這位老熟人與王大珩交往很深,彼此之間說話十分隨便。
一進門,老熟人便笑嗬嗬地朝著王大珩說:“王先生,恭喜您了。”見王大珩隻微微一笑,便故意上前逗道:“恭喜您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了!”
臉上的笑容突然變得含糊起來,王大珩似乎想調侃一下,但聲音裏卻流露出一種明顯的無奈:“真是的,沒想到我一夜之間就成了“大款”了?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呀。”老人喃喃地說著,語調竟不覺變得沉重起來“你說,這叫我可怎麼辦哪?
老熟人驚奇地抬頭望著去,看到老人那疲憊的臉上寫滿了惑然。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太不習慣把自己所從事的科學事業與金錢、與物質回報聯係在一起了。
在幾千年傳統道德觀念的教化下,中國的知識分子一直以推崇道德精神為榮,以貪戀金錢物欲為恥。有許多這樣的古訓: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如守一室詩書足矣,不為五鬥米折腰等等,等等。中國的知識分子們早已習慣了固守精神、固守清貧。
一位光學界的美籍華人到中國來訪,他一直十分敬仰王大珩,這次來他提出一定要到王大珩的府上拜望。當離開王大珩家之後,這位美籍華人十分驚訝地忍不住感歎了一句:“真沒想到,王大珩先生的寓所會是這麼簡陋!”這句話後來傳到了王大珩那裏,王大珩聽後隻淡然一笑,說:“我認為我的居住條件很好嘛。”
100萬,對王大珩來說、對中國的科學家們來說實在是有點太奢侈了。這個數目足足可以把許多科學家嚇上一大跳!
得到了100萬的王大珩,為如何處置這筆錢思慮了很久。始終有一種感覺跟隨著他,仿佛這筆錢本不屬於自己,自己沒有理由心安理得地全部收下。有很長的一段日子,老人一直在為這筆錢忙,忙著同有關方麵研究、商量,希望能探討出一個最合適的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