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內,徐天義開始安排任務。
首先,還是要以工廠或者公司的形式去建立製度為妙。
畢竟,這些人大多目不識丁,見識淺薄,利益熏心,並非藍星上那些經曆過大量革命事件的老百姓。
所以,要強行安排他們做事,強行推行政策才行。
首先就是治理水災,還是老套路,讓童定山跟隨一個大武師去查看水壩,製定計劃,確定需要的人手和工匠。
第二點就是分配住宅。
城內大量空置住宅,必須分出三六九等,服從性高,威望高,做事勤懇的人按照貢獻度分配住宅。
其餘百姓一律分配在最差的貧民區。
徐天義要建立等階製度,同時也要建立監察和考核製度。
每個人都對美好生活有著向往和渴求,其中更努力更聽話,更有天賦更聰明的人自然要有更好的待遇。
而後,收攏大部分錢財之後。
將所有人分為三六九等,根據他們的工作內容和能力,分發糧食和錢財,此舉也是給他們一個上升通道。
此後還有土地,土地為起義軍新政府所有,租給所有人,但租金要五成,用糧食抵扣,沒有其他稅務,若是朝廷歸來,那麼租金可以視情況調整。
分田地是不可能的,分了到時朝廷歸來,他們要是不認起義軍了怎麼辦?
還是要有個說法在的,收不收是另一回事。
最後,老、病、殘,這些沒法幹活的,確定之後給低保,每天給一餐。
孤兒帶走撫養,父母養不起的也帶走。
大致的工作安排就是這些。
徐天義說完之後,所有人一臉佩服,隨後就是一臉懵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徐天義也知道,畢竟自己也沒當過官。
也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於是,這一整個月,徐天義帶著顧清寒和沈安開始忙碌。
童定山去了看水壩,製定水壩修複的計劃。
徐天義則是先讓人發出招賢令。
先招募武者和識字之人。
城內很多殘存的家奴、掌櫃、小二都識字會算數。
這些人他要用起來。
隨後就是分配宅邸。
有技術,會算賬,有名望的人分配到城內空閑大宅內。
普通人則被趕回自己的破屋。
有些人賴著不走,徐天義也不客氣,先斷他糧食,然後貶為九等民。
七天後還賴著,要麼打,要麼殺。
他在城內鼓勵所有人都要有工作,除非動不了。
同時也用剛剛招來的武者巡視縣城,作亂者一律抓捕,甚至擊殺。
而這些武者得到了好的待遇,自然也願意服從。
整整一個月過去。
徐天義這才收攏了大量百姓掠奪而來的錢財和多餘的糧食。
當然,他也給百姓留下了一家七天的口糧。
如此一來,整個縣城逐漸也有了規矩。
徐天義在縣內的名聲也從新貴族老爺,變成了可以信任的老爺。
畢竟,他是說到做到,真的有本事,或者真的努力幹活,是有上升通道並且有飯吃,有錢發的。
而後,他調配人手去治理水災,安排人分配和開墾土地,租借糧種和農具。
一係列事件,讓所有跟隨他的管理者,如劉清風等人都受益匪淺。
但時間還是太緊迫了。
僅僅一個月而已,完全不夠用,所有要辦的事都隻是雛形而已。
徐天義難免有些擔憂。
於是,他讓沈安前去沈家詢問最近無極帝國局勢。
等到沈安問道消息,他才這才安心了許多。
原來,穀神教在整個雷州、炎州、玉州、淵州都各有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