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她空間裏的糖多著呢,拿出這點來,既能給村民實實在在的實惠,往後在村裏行走,大家也會高看一眼,辦事不就更順暢了嘛。
在東北這地界,冬天那可是嘎嘎冷,冰天雪地的,想想零下二十多度,冬天大家都窩在家裏,沒有炕,人可怎麼過?
有一個好用的炕就不一樣了,隻要有柴火,就能把炕燒的熱乎乎的,冬天也就不那麼難熬了。
尤其是窮苦人家,可能一家就一個兩棉襖,誰出門誰穿,剩下的都在炕上待著,所以說一定要找一個手藝好的。
卓一一不懂這些門道,可她機靈著呢,趕忙向熱心腸的趙嬸打聽,誰的盤炕手藝最精湛。趙嬸拍著胸脯保證,趙老爹那手藝在村裏可是數一數二的,村裏的炕基本上都是他給盤的,那炕盤得又熱乎又耐用。
卓一一聽了,二話不說,立馬就把趙老爹請了過來,還帶上他兩個手藝比較好的兒子。
卓一一他們同趙老爹說好中午不管飯,主要是他們沒有做飯的地,趙老爹並不在意,因為這離他家就幾步的路。
本來盤一個炕連帶著鍋灶,一共五塊錢,因為不管飯,她們多付五毛。所以,這爺仨也不含糊,每天天不亮就開工,手腳麻利,一天就能盤一個炕。四天下來,四個炕利利索索地盤好了,掙了二十二塊錢。
拿到錢的時候,趙老爹的手都有些哆嗦,雖說村裏也會有人找他們盤炕,可炕這玩意兒,結實著呢,能用好多年,所以他一年也盤不了幾個。
他家有四個兒子,還沒分家,一大家子人,孩子又多,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糧食總是不夠吃。這下好了,有了這二十塊錢,能多買點糧食,熬過這個冬天就更有指望了,父子三人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這些天,卓一一忙得就像個陀螺似的,一刻也不停歇。
趙母前兩天就把棉襖棉褲做好了,可她愣是抽不出空給周老爺子他們送去。
沒辦法,事兒都趕到一塊兒了。
她先是找趙大哥幫忙,讓他幫著她們在院子裏忙活著搭柴棚,柴棚主要是用來放柴火和酸菜缸的,這柴棚要是搭不好,冬天一下雪,那可就麻煩了。
搭完柴棚,又馬不停蹄地和穆子涵上山砍柴。
眼瞅著要立冬了,可這冬天要用的柴還一點兒都沒準備呢,現在才開始動手,確實有點晚了,所以兩人隻能拚命抓緊時間,多砍一些是一些。
與此同時,還有一堆事兒等著她們呢。炕還得燒一下,這樣幹得才快,屋裏也能早點暖和起來。還有用到的家具,一樣都不能少。李大海自告奮勇,去老張頭那兒定了些家具,又和穆子涵火急火燎地趕到李愛英嬸家訂涼席。
這愛英嬸的公公可是個編涼席的老手藝人,編出來的涼席那質量杠杠的,又結實又耐用,毛刺還少。
她們一共訂了四張,大家一人一張,剛好用來鋪炕,涼席上麵再鋪上褥子,既幹淨又防潮,睡著可舒坦了。
房子晾幾天後就能搬家,卓一一隻要一想到這兒,渾身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充滿了力量。
她心裏念叨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別人家再好,總歸不是自己的家,哪有住在自己家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