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嘉慶十六年11月26日!農曆十月十一日曾國藩生於湖南省湘鄉縣城南百二十裏之白楊坪村,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二十年五歲,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後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六年十六歲,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二十歲,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二十三歲,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二十四歲,春,入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準備會試,途經長沙,始與劉蓉相交。
1835年!道光十五年二十五歲,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道光十六年二十六歲,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1837年!道光十七年二十七歲,在家複習功課,經劉蓉介紹,與郭嵩燾相識。1838年!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正總裁為大學士穆彰阿。試後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二十九歲,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啟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恒,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三十歲,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
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三十一歲,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裏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更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三十二歲,致力於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
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三十三歲,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淵閣校理。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三十四歲,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三十五歲,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三十六歲,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三十七歲,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三十八歲,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三十九歲,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四十歲,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萎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鹹豐元年四十一歲,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鹹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欲罪之。
1852年!鹹豐二年四十二歲,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行抵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嶽州。
1853年!鹹豐三年四十三歲,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占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準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鹹豐四年四十四歲,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一萬七千人,揮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