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5章 (1)初次結識毛澤東(1 / 2)

王震的家鄉在湖南省瀏陽河畔一個叫馬跪橋的小村莊,13歲那年,他來到長沙,經人介紹到鐵路上做事,當了鐵路上的一名勤雜工,平常都是幹些雜事,像打掃站台、搬運行李、接送電報等。

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時,王震奉命去散發傳單,他親眼目睹了工人運動的巨大力量。次年,他被任命為工人糾察隊隊長,後又被選為長沙職工分會執行委員,這年他才16歲。王震與毛澤東第一次接觸還是在他入黨之前,那是在1925年8月的一天,毛澤東來長沙給工人講演,工人糾察隊擔負護送任務。王震和毛澤東一路走著,隨隨便便地談著。

“你小小年紀就做革命工作了,了不起呀。”毛澤東說。

“我要為勞苦大眾的解放而奮鬥終生!”王震回答說。

“是呀,工人階級就像你們鐵路上的火車頭。”毛澤東繼續說,“不過,不僅拉著長長的列車前進,工人階級要拉著中國勞苦大眾,拉著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拉著偉大的祖國前進!”

聽了毛澤東的一席話,王震心頭一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他看來,眼前的這位先生講演的內容更新,也更具有深刻含義。

毛澤東接著說:“幹革命就得準備犧牲,包括自己的生命。”

王震發誓般地說:“為了勞苦大眾的解放,我願意犧牲生命!”

“是啊,革命者,就是要敢於並且樂於付出,這個付出,有時是巨大的。”

毛澤東說:“這也是我們革命者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所以革命是偉大的,革命者是偉大的。我們既然想做革命者,就是要付出,而不是索取!”

毛澤東堅定地說,“這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做人的起碼標準,包括對革命、對國家、對人民、對同誌、對戰友……”

這次護送,不僅是王震與毛澤東建立深厚友誼的開始,而且使他懂得了怎樣做人,認清了做人的道理和準則:要付出,而不是索取。

1926年王震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跟隨毛澤東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一次一次的戰鬥實踐中,王震更加深刻感受到,毛澤東不但善於講演和鼓動,而且具有高超的指揮藝術和領導才能,對毛澤東更加欽佩和崇拜。

1930年10月,紅軍湘東獨立師正式成立,劉沛雲任湘東獨立師師長,王震任獨立師政治部主任。湘東獨立師成立後不久,湘東特委書記張啟龍便奉命被調走,接替他的是湘東特委原組織部部長石青。

石青上任第一天,便急匆匆召開總行動委員會會議。會上,石青大談一通世界形勢與中國形勢之後說:“全中國的革命熱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就是向著主要城市與交通要道發展。毛澤東的‘武裝割據’、‘以鄉村包圍城市’那是土包子的辦法,是小孩子做遊戲,根本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