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2)建武裝渭華起義(1 / 1)

1927年秋,潘自力的家鄉渭南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軍閥官吏、土豪劣勢勾結在一起,瘋狂地破壞革命組織,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他們為擴大自己的勢力,各霸一方,為非作歹,人民百姓苦不堪言。中共陝西省委於9月26日至27日在西安秘密舉行擴大會議,這是一次在革命緊急關頭舉行的重要會議,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關於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決定重新組織革命力量,堅決反馮,準備新的進攻,明確提出了“黨到軍隊中去”、“黨到農村中去”的戰鬥口號。

1928年1月5日,潘自力當選為中共陝西省委常委、代理書記。在2月28日召開的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上被選為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當月即趕赴上海準備參加中共“六大”,後因環境變化,中共中央決定把“六大”召開地點由上海改在莫斯科,並推遲了召開時間。

潘自力到上海後,把陝西黨的組織和工作等情況向中央作了書麵和口頭報告,並參加了中央召開的有關陝西工作的小型會議。中央當時對陝西黨的工作指示精神是:要發動群眾,武裝起義,推翻國民黨統治。潘自力回陝西時,除帶回中央上述指示精神外,並帶回中央給朱德同誌的一封指示信,中央要求將這封信抄轉給由共產黨控製的許權中旅,指示信的主要內容是:要黨領導的軍隊發動農民群眾,配合農民的武裝起義,要脫離軍閥軍隊,自己單獨搞武裝。

潘自力回到陝西後,向省委傳達了中央的指示精神,省委進行了討論,並將中央給朱德的指示信轉給許權中旅,要該旅的黨組織討論並具體執行中央指示。

中共陝西省委於1928年3月初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形勢,研究和估計了敵我力量,為有效開展對敵鬥爭,決定在渭華地區舉行武裝暴動,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政權,這次會議對渭華一帶的全麵革命鬥爭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4月下旬,潘自力受陝西省委派,到臨潼、渭南、華縣、固市、蒲城一帶,去了解陝東黨的工作和群眾鬥爭情況,傳達中央指示精神,組織各地縣委討論發動群眾開展武裝鬥爭的問題。

當時陝西的形勢是:豫西軍閥內部矛盾重重,已開始有小的戰鬥,河南地方軍閥反對馮玉祥,陝西地方軍閥與馮玉祥也有矛盾,正在醞釀準備起來反馮。陝東渭華一帶農民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已開始了反對國民黨政權的鬥爭。華縣有一個民團武裝由我黨掌握,更重要的是黨領導著許權中族。在軍閥內部矛盾公開化,農民起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和我黨掌握部分武裝的有利形勢下,發動武裝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取得勝利也是有可能的。

5、6月間,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潘自力到達陝東傳達省委指示精神,同時向各地黨組織布置發動農民武裝鬥爭的任務,當他回西安時,渭華高塘地區的農民已經開始搞起了武裝鬥爭。陝西省委及時給許權中旅寫了一封指示信,要求許權中旅開往渭華配合農民起義,準備在那裏建立根據地。許權中旅共有2000多人,因為黨組織的工作薄弱,許權中未能完全掌控部隊,僅帶著少部分人離開駐地趕到渭華。

許權中旅起義後,宣布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打起了紅旗,選舉唐澍為總司令,劉誌丹為軍委主席,劉繼增為黨代表。軍隊下分幾個大隊,謝子長擔任第二大隊長。起義軍部隊陸續到達渭華高塘原,與當地農民結合,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先後成立了崇凝區蘇維埃政府,組織起了陝東赤衛隊。很快形成了一個以高塘、塔山為中心,方圓200公裏的割據地帶,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在陝西的反動統治,並在全國造成了一定影響。

渭華起義後,敵人甚為驚慌,馮玉祥把這支起義部隊視為他的心腹之患,因為渭華地處馮統治的豫、陝、甘等省的交通要道,對他的反動統治威脅很大,因此,起義以後,敵人就開始陸續派兵攻打起義的軍隊與農民,包圍起義地區,敵人圍攻起義部隊的武裝力量最後增至3個師。起義軍和赤衛隊在農民群眾全力支援下,奮勇抗擊敵軍,從5月起義到6月下旬,在高塘原堅持了一個多月。最後終因寡不敵眾,於6月下旬撤離高塘原,在敵人的追逼下,渭華起義宣告失敗。

渭華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後陝西黨組織發動的三大起義之一,也是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是陝西黨第一次直接領導與發動農民群眾並與軍隊互相配合進行的武裝鬥爭,不僅是陝西、西北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當時全國的重大事件,它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深刻教育了陝西廣大勞苦大眾,向他們指出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起義中鍛煉了一批黨的幹部,好多人成為後來西北遊擊隊和紅軍的骨幹。

在這次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渭華起義中,潘自力先到渭南、華縣等地進行聯絡和具體部署,起義後他到高塘原主持召開黨政軍幹部會議深入進行思想發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