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六歲登基, 除鼇拜,平三藩,三征噶爾丹,統一台灣,驅逐沙俄,一生也算是功績斐然了,朕自問是對得起皇祖母的教導,對得起大清列祖列宗。”

“朕唯一愧疚的,就是犯了曆朝皇帝都難免的錯。”

這最後一句話,眾人都明白康熙是什麼意思。

跪在地上的幾位皇子,一時間麵麵相覷,都想到了那位還在圈禁的廢太子二哥,也想到,若是廢太子聽到這番話,會作何感想。

康熙說著眼神複雜的在胤禛,還有其餘幾位皇子的身上掃過,“朕之諸皇子,胤礽暫且不提,老大隻識軍務,癡心兵法,老三文人性子,老五不通漢語,老七天殘,老八太好人了,老九好財 ,老十庸碌,十二身份不適,十三真性情,十四可為帥不可為君,其餘年紀太小,也就老四你諸方麵還合朕意。”

康熙此言代表什麼,胤禛和屋內諸位再清楚不過了。

但諸位皇子聽到康熙對自己的評價,還是有些意難平,各個都低著頭,緊攥著拳頭,聽著康熙繼續說著。

“許是人老了,朕這些年也過於寬容,不忍對諸大臣下狠心,使得朝廷這些年來吏治敗壞,朕心中有數,但卻無力再去糾正了,朕隻能替大清選位鐵腕皇帝,去去大清這身上的痼疾,胤禛,朕信你。”

康熙說著緊緊的攥著胤禛的手。

胤禛此時是又激動又難過。

他一直希望皇阿瑪能看重他,希望能得到他的表揚,但當初就因為他將老九的辮子剪了,就得了“喜怒不定”的評價,自此後,他才收斂了言行,不讓任何人能看清他的想法,就希望皇阿瑪能收回那四個字,才有了冷麵王爺之稱。

沒想到,倒是陰差陽錯,因為此舉,竟然得了皇阿瑪青睞,即將承擔起大清這副巨擔。

胤禛也沒有矯情推辭,對著康熙重重的磕了個頭,大聲道:“皇阿瑪,兒臣不會讓您失望的。”

康熙聞言眉心舒展了許多,笑著頷了頷首。

本想在說再和胤禛說些治國之道的,但感覺著自己呼吸都費勁的樣子,康熙隻能放棄。

有些吃力的指了指床旁的梁九功。

“朕已經留下遺詔,梁九功知道在哪。”

“等朕崩逝後,就讓張廷玉和隆科多、阿靈阿他們取出遺詔,在朕遺體前繼位吧。”

“兒臣記下了。”

康熙聞言轉頭有些不舍的看著屋內的眾人,視線在眾人的身上緩緩略過,在看到鍾卓寧的時候,康熙強擠出笑容,柔聲道:“穆妃,你這些年來如何對朕的,朕都知道,朕心中有數,等朕崩逝後,胤禛你要好好照顧穆妃,別讓她受了委屈。”

見康熙呼吸都困難了,都還在想著她。

鍾卓寧心中也很是感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管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對康熙的,這些年的相處是真的。

相處久了自然會有感情。

一時間,鍾卓寧淚流滿麵,哽咽著叫了聲“皇上~”

康熙眷戀的看了眼她,頓了下,看向胤禛又道:“朕寫遺詔的時候,梁九功和穆妃都在側,滿蒙漢三道遺詔,朕親筆所寫,若有人質疑,可讓梁九功和穆妃出麵澄清。”

康熙此言,倒是讓屋內的眾人心生震撼。

不由得都看向鍾卓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