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既然拜為兄弟,張飛便散賣家財,招募勇士。
那張飛財雄鄉裏,誰人不知,而大漢此時治下,無地貧困之人極多,榜文貼出不過短短兩天,一個小小涿縣,竟有六七百人跑來應募,一時間莊裏喧囂不堪。
劉備見狀,便對關張二人言道:“兵在精不在多,今應募雖眾,多有老弱,驅之上陣,難求一勝,又費糧草,不若汰之。”
關張二人自無異議,三人便喚來眾人,一一挑選,年過三十五,身材過矮者一律汰去,最後剩下三百餘人。
大漢軍製複雜無比,最低是伍長,隻有五人,上麵卻又是二進製,乃是什長,統領十人,接著又是五進製,喚作一隊,長官叫做都伯。
如此一來,不過區區五十人,竟有了三層指揮,在劉備看來實屬指揮不便。
左右思量,幹脆令眾人各自十人一組,叫做一什,內有什長一名,及假什長一名,作為副手,什長平時負責傳達命令,組織訓練,領導作戰,而假什長平日無權,但什長不在或者戰死,便可臨時行駛隊正之權,若什長升遷,便依序升補為什長。
又令十什合為一隊,本來為了指揮方便,還要設置隊正和假對正各一人,但劉備此時卻隻有這些部屬,自然是罷去不設,令張飛關羽各自統領一隊,暫作隊正,自己又親領一隊,共是三百士卒。
剩下二十多人,卻是劉備挑選的的眼明腳塊之人,劉備令他們讚充斥候,也全都直屬於自己。
又將其中能讀書認字之人另外挑選出來,令其讚作軍中參謀,實則卻是隻讓他們管管後勤,幫張飛處理一下家產。
劉備這一舉動卻也是出於無奈,大漢的識字率由於紙張尚未推廣這一技術原因,實在是低得可憐。
劉備雖已將條件降低到能將一篇《論語》大概讀通,不求字字正確這樣低的地步,但挑選出來的卻還是隻有五人,但劉備卻仍然是將幾人當成了一塊寶。
在劉備看來,這人才積蓄實在是成大事的首要條件,但自己因為家世寒微,雖然有塊漢室宗親的招牌,但那些士人短時間內是不會來投靠自己的,像荀彧郭嘉沮授田豐這等安邦定國的大才更是想都不要妄想。
自己的人才,隻能自己培養,何況眼前這幾人,用在軍中做參謀自然不行,但稍加培養,負責後勤,卻是不在話下,之後加以鍛煉,便是用來牧守一郡,卻也算不得什麼難事。
不過劉備這幾個觀點,甫一實行,卻就遭到了關張二人的齊聲反對。
張飛倒還罷了,他家裏本是豪強,雖然從未做官,但卻也是讀書識字,對那些士人倒是頗為親近,對劉備將這幾人放到身邊,隻是覺得幾人才力不足,卻也並無多話。
倒是關羽從小家貧,雖然也曾讀書,但見那些豪強多為士大夫,便對所謂士人有了一種天然的抵觸,而這個毛病,自殺了那個豪強逃難江湖以來,就更加嚴重。何況這幾人學問粗淺,明顯是遠不如他,心裏因此大為不平,劉備選拔之時就已是麵色不悅,聽得劉備重用幾人,更是直言勸阻。
劉備察覺二人情形,卻是不由暗歎,兩人各自倨傲至此,難怪後麵都不得善終,都死於下屬之手,心中緊惕,便借著這個機會,開解二人說道:“二弟見我厚待楊漢等人,是否心中不快?”
關羽道:“小弟隻是不知,彼楊漢等人,學問疏淺,大哥非是不知,哪裏值得這般重用?”
劉備暗道你就是自負過甚才會有敗走麥城之事,心中既存了教訓之念,便正色道:“那賢弟,我問你,欲舉大事,應當以何為本?”
關羽熟讀經史,自然知道標準答案:“欲舉大事,自當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