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陳逢幹(搜弧新聞2007年4月27日7:33)
陳逢幹:做慈善企業家邊發展企業邊做慈善事業主持人:陳總您好,做慈善事業,一提到您,都用低調來形容,您個人怎麼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陳逢幹: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是從沒錢到有錢,很艱難走過來的,我們前麵做的事後麵看不到。以後你發展再高峰的時候,再威望的時候也要低調,低調到以後做得好也沒關係,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因為都是經曆磨煉和艱難的過程。好的時候,自己看得太高,當你下去的時候,社會對你什麼評價,你前後世界怎麼發展。心不能變,要平衡。
主持人:您做了好事,別人不知道,您覺得是不是跟倡導的方法有關?我做了好事,是不是也要號召別人也來學,做示範的作用?
陳逢幹:每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都需要社會很多力量幫助你,一個企業也是。你的困難跟人家的困難是一樣的,所以說你在起步的時候找人家給你做的事都是大家、社會共同支持你。人家有困難,你自然也要幫助。和諧社會從公益事業開創很好。和諧社會就是需要有錢的人幫助窮人,有能力的人幫助社會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社會才能拉平一些,社會發展才會和善一些。
主持人:最初介入慈善事業是在哪年?
陳逢幹:我從一起步就開始做,那個時候做得比較少。那時人家來找你,實際上從小問題引起的,比如考學了,需要你資助他一筆錢,由此大家也就發現你,每當有困難時就來找你。人家來找你,也是一個好事。因為有的人錢很多,不找他,卻來找我,本身就是對我的一種信任。慈善是由小事積累起來,慈善也是用心去做的,不是有錢就會去做。慈善事業不分大與小,有心就要做。有的人可能是沒有責任來做這慈善事業。
主持人:您的捐款涉及到哪些方麵?
陳逢幹:我老家是浙江天台,當地學校、橋、路還有火災,我都要捐的。捐現金給村裏學校。成立助學基金會,幫助寧夏大學貧困大學生。
主持人:在捐款所有領域,你比較側重哪些方麵?
陳逢幹:側重於教育,我小的時候自己沒有文化,走的彎路比較多,我希望孩子們不要再像我一樣。我已經走過去,沒有辦法。他們要健康地發展。
主持人:走過什麼彎路?
陳逢幹:彎路就是沒有文化,人家騙你,給你一個假合同,騙你,容易上當受騙。
主持人:在您這個年紀,小的時候是不是挺苦的?
陳逢幹:我本來出生在農村,我家是最窮的,小的時候就拿過國家的糧食。
主持人:這對您有什麼影響?
陳逢幹:成立大學生助學基金會。我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等我有錢了,也給窮人孩子送錢送東西。等我長大了,也要成立一個基金會,這個夢想實現了,雖然不大,但是我會盡力把這個基金會做大,搞好。
主持人:基金會在操作層麵上有沒有困難?
陳逢幹:困難是有,現在企業在發展,需要錢,所以我會先努力發展公司,但是基金會也還是要預留錢發展。
主持人:現在捐款直接送到受捐助者還是送到政府?
陳逢幹:沒有,我不捐政府,直接捐給村長,學校交給校長,火災交給村裏分配,基金會開會時,當場把錢送給受捐助學生。
主持人:後來有沒有調查?
陳逢幹:調查了,基本上學生都能保障上學了。
主持人:現在捐助形式正在探索新的模式嗎?
陳逢幹:下一步就是要調查學生的學習成績,好的要獎勵,特別困難的,繼續捐助,並繼續要跟蹤了解。
主持人:您覺得這種方式會不會給受資助者心理造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