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鎖秦樓”說的是什麼事啊?是說當時秦穆公的時候,有個年輕人叫蕭史,特別善於吹洞簫,秦穆公很喜歡,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了他,弄玉嫁給蕭史之後專攻吹簫,而且就是模仿鳳凰的叫聲,吹出來那個勁兒,終於有一天讓鳳凰聽見了,就來了,來了之後,蕭史和弄玉這一對伉儷就騎著鳳凰飛走了,去過他們幸福美好的生活了。這就是這麼兩個典故。
毫無疑問,這典故乍一聽覺得也沒什麼,都是跟離別有關的典故,可你別忘了,“煙鎖秦樓”這個典故那是蕭史和弄玉騎著鳳凰都飛走了,現在的情況是,趙明成一個人騎著鳳凰走了,李清照一個人在屋裏待著。“武陵人遠”的典故呢,是這兩個人在山裏邊迷了路,碰見了仙女,跟她們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換句話說是迷了路之後就有了外遇了。所以這兩個典故用得很蹊蹺,難不成說趙明誠在外麵做官碰見仙女了,而且從此跟仙女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我們說,我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結束了安逸的、幸福的青州十年生活之後,她和她的丈夫趙明誠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畫外音:
剛才康震老師講到,就在趙明誠重返仕途期間,他與李清照在感情上發生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通過李清照的詞《鳳凰台上憶吹簫》顯露出來。李清照在詞中一句“多少事、欲說還休”給我們提出一個疑問,李清照究竟想要說什麼呢?在李清照的內心深處究竟隱藏著哪些難言之痛?她與趙明誠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康震:
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當時已經四十一歲的趙明誠,到山東的萊州擔任知州,這一次他提出來把他的夫人李清照也帶在身邊一起去做官,你想這是好事啊,終於要團聚了,自從離開青州以後,他們倆一直就是斷斷續續地兩地分居,這應該感到慶幸,他們團聚了我們應該為她祝福,可是有一樣就是說等到她辛辛苦苦地、風塵仆仆地從青州趕到萊州的時候,她跟趙明誠會麵的情景好像不像她想像得那麼地美好,這個答案就隱藏在她到達萊州後寫的一首《感懷》詩當中。詩是怎麼寫的呢?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這詩說的什麼意思啊?我來到萊州這個房間裏頭,窗戶破敗,桌椅陳舊,年久失修,既沒有書籍,也沒有字畫,我在青州所熟悉的一切,在這兒都沒有,我已經變得像當初三國時候,袁術兵敗如山倒的時候那種慘狀。袁術兵敗的時候,跟他手下說我想喝點蜜糖水,那人回答得好,說現在隻有血水,哪有蜜糖水?袁術聽了以後大喊一聲,口吐鮮血而死。李清照說,我比那個袁術還要慘,這都是因為美酒和榮華富貴惹得禍,為什麼呢?天下人都會追求美酒,都會追求榮華富貴,所以才會拋棄安逸清淨的生活,到這個地方來追求功名富貴。可不是嘛,我的丈夫就沒法兒陪我,害得我一個人待在這個冷冷清清的地方,我百無聊賴,怎麼辦呢,隻好把門關起來,自己寫兩首詩,聊以消遣孤寂的情懷。
最後兩句說得特別絕,說什麼呢?說你別以為我很孤單,我一點都不孤獨。我有好多朋友呢,起碼有兩個,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合在一塊兒就是子虛烏有,這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實你要想想,這詩寫得特別地奇怪,為什麼呢?它不是一首送別詩,也不是一首相思的詩,而是一首什麼呢,倍感冷落之後的抱怨的詩,這個題材跟剛才讀的那首詞完全不一樣了,它表達是一種非常冷清和寂寞的氛圍。
畫外音: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李清照《感懷》
康震:
其實你說,這種抱怨你想想看有時候沒什麼道理,也不符合李清照一貫做人的態度。你想,趙明誠也是剛到萊州上任,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整理這個房間,他又不可能把青州所有的那些書、字畫都搬到萊州來,而他們在青州十年期間的那些夥伴、那些朋友也不可能都跑到萊州來陪他們,這些情況,作為李清照,已經三十八歲的李清照,她能不懂這個道理嗎?她又不是個糊塗人,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說,李清照到萊州來是做什麼的,是來貪圖享受的?那貪圖享受應該到蘇杭去做官。她是來見她的丈夫趙明誠,要跟他在一起團聚,要生活的。李清照這個人在生活態度上,是非常樸素而簡單的,她從來就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這在她寫的《金石錄後序》裏邊說得很明白,她的原話說“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翠羽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什麼意思啊?不吃大魚大肉,不穿大紅大紫,頭上沒有珠光寶氣,房間裏也沒有雕梁畫棟,這就是我崇尚的生活。再說隻要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哪兒還去管那個什麼破椅子破板凳的,那都不在眼睛裏頭,所以從情理上來講,她不應該在這些方麵去埋怨趙明誠。
畫外音:
趙明誠把李清照接到萊州,結束了他們兩地分居、異地相思的生活。這對於李清照來說應該是件高興的事兒,可為什麼李清照要寫那樣惆悵的《感懷》詩呢?在這首《感懷》詩裏,我們能夠察覺到一絲絲火藥的味道。她竟然說她最好的朋友是子虛烏有。那麼,趙明誠獨居萊州時究竟做了什麼?李清照為什麼會如此傷感呢?
康震:
那麼我們說,我們不願意去猜度他們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又需要一個答案來解釋這一切,因為什麼呢?因為曾幾何時,他們是那麼地和諧;那麼地美好;那麼地美滿,難道愛情這麼脆弱,感情這麼不經考驗,理想中的愛情隻存在於童話當中,不至於吧?而且俗話說得好,夫妻之間是“鍋沿不離鍋蓋”,誰也離不了誰。因為誰也離不了誰,所以就老是經常誰可能就會碰誰。俗話又說得好“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記仇。” 夫妻兩個你想吵架,拌個嘴什麼的,這是經常有的事兒。而且李清照這個人本身並不是個搬弄是非的人,從她跟她丈夫這種很高雅的生活情趣就能看得出來,她不會去計較那些小事,而且我們從她現在的文學作品裏頭,看不出來她要把那些家庭的瑣事寫到裏邊去,她犯不著,她也不會因為這些小矛盾發這麼大的怨氣。這是我們大家要非常注意的一點。
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呢?這就得談一談趙明誠蓄養侍妾和歌伎的問題,當時這個歌伎不但是私人蓄養,而且官府也蓄養,以備有招待任務的時候,有人來進行表演,這叫什麼,這叫“官伎”。風氣所及,當時太學的太學生們,也經常去青樓歌館。那你現在想想,趙明誠好像是太學生吧,他也做過官吧,你就說連蘇軾都蓄養了歌伎和侍妾,趙明誠總不見得比蘇軾還古板吧,他也不能免這個俗。而且我給大家說,有一個鐵證證明,趙明誠確實蓄養有侍妾,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裏邊描述了趙明誠臨去世的情景,她說了這麼一句話“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說趙明誠臨去世的時候,寫下絕命詩,然後沒有對她和其他的侍妾做後事的交代就去世了。“分香賣履”這是跟曹操有關的一個典故,曹操臨去世的時候就“分香賣履”,就告訴他的夫人包括他的侍妾們、妻妾們,你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你們長久地過上好的生活,所以用這個典故本身是說他沒有來得及給包括我在內的其他的侍妾交待後事,但反過來就可以證明他是有侍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