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儒學大師孟子,一次與景春同誌議論時政,景春認為曾經權傾一時的公孫衍和張儀可謂大丈夫。孟子卻以為不然,並提出了流傳千古的認定大丈夫的權威標準: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大意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則與民眾一起實踐,不能實現則獨自固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並且這種對信念的固守不隨人生際遇的富貴、貧賤和暴力脅迫而改變。
在眼下流行物質主義小男人的時代,符合這條標準的“大丈夫”已經淪為瀕臨滅絕的稀缺動物了。
然而,今天在漢城病逝的前總統金大中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一生固守自己的信念,矢誌不渝追求自己夢想的大丈夫,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為韓國民主事業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朝韓和解,最終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努力的一生。
金大中的理想不因富貴而改變,是謂富貴不能淫。
作為政治家的金大中很富經商天賦,從學校出來後,進入日本人的公司做事,後來接管了該公司,並創辦了一家船業公司,成為富商。然而,這種富裕並不能阻擋他前進的腳步,進入木浦日報社,25歲成為社長。韓戰結束後,金大中決定從政,追求心目中的理想。
金大中盡管家境貧寒,卻不因此妄自菲薄,而是堅守信念,是為貧賤不能移。
幼時的家境貧寒並沒有讓金大中降低事業的標杆,韓戰戰火摧毀了其精心構築的財富,他仍然不改變;整個50年代,他4次競選國會議員,4次慘敗;1961年5月,他成功當選國會議員,當時的陸軍少將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國會議員資格慘遭剝奪,卻使他聲望大增,1963年他再次當選國會議員後,家財已經耗盡,原配夫人也操勞過度而死。
更難能可貴的是,金大中在其盛年歲月,曆經李承晚、樸正熙、全鬥煥的軍人獨裁統治,按照金大中的才華名望,他如果願意學道家委曲求全,完全可以在韓國經濟發展黃金時期謀求一個比較顯赫的地位積累比較豐富的從政資曆,而且也不影響他在90年代競選韓國總統,然而,因為心中的信念,他選擇了艱險無比的抗爭之路,是為威武不能屈。
對金大中來說,做到威武不能屈讓他付出了血的代價,絕非傳記小說裏那麼浪漫愜意。
1971年,韓國總統大選,樸正熙的連任願望世人共知,金大中卻不識相,與樸正熙競爭,竟然獲得540萬張選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在樸正熙的導演下,金大中先是因為車禍造成終身跛足,1973年在東京被綁架險些碎屍墜海,1976年被判入獄服刑。全鬥煥時代,金大中更是因“陰謀內亂罪”被判死刑,在美國的幹預下,金大中被減輕刑罰,並最終流亡海外。
1987年和1992年,這位韓國猛男兩次競選總統,先後敗給盧泰愚和金泳三,金大中宣布退出政壇,去俄羅斯外交學院進修政治學博士。90年代末,金大中已經73歲了,卻老驥伏櫪,再次參加競選並最終進入青瓦台。倒黴的是,他一上任韓國就遭遇東南亞金融危機,他表現出與韓國民眾同甘共苦的一麵。
金大中的奮鬥經曆,全世界唯一能與之比擬的就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難能可貴的是,經曆的坎坷並沒有破壞他的寬容情懷,對待曾經幹戈相向的政敵,對待曾經劍拔弩張緊張對峙的朝鮮,他選擇了和解,並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如今,在日益中性化的韓國社會,金大中這樣的大丈夫漸漸成為絕響,走入了曆史,祝福這位一生坎坷曲折的韓國猛男從此平安喜樂。
——出自《聯合早報網》
七犀鳥
200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