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今天你轉過了嗎(1 / 2)

第一卷假日風雲第三十八章今天你轉過了嗎

。。。。。。

“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那我就不落井下石了吧!”幾乎是低不可聞的聲音,從一個紫衫青年的嘴中,輕輕地響起。好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告訴那誰誰誰,說明自己是多麼的偉大一般。不過,聽起來這話怎麼像是在哀歎呢?

“我還是太善良了啊!小熊仔,祝你好運!黃毛毛,也祝願你能夠安全返生哦!”

。。。。。。

無論是誰,隻要用心的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之中去,說不一定就會出現廢寢忘食的地步。如果投入的是大眾都能夠接受的一種事物,大家就會讚揚你的奉獻精神,而如果不是呢?要是變成了,所作所為,僅僅是在貪玩的話呢?

那麼,就會呈現出一種叫做“玩物喪誌”的狀態。

。。。。。。

而此時的孟家,現在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玩物喪誌了。

這一切,又是從何說起呢?

這裏,我們先來從人與人見麵,第一句禮貌用語開始說起吧!

人與人見麵,往往都會從一句簡單的問候開始。逐漸地引入話題,慢慢的開始引經據典,從而走向博古通今的高談闊論,一片火熱,熱鬧非凡的局麵,以達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這就是哥們!”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人之間,也分親疏遠近,陌生人之間見麵?同學之間會見?老鄉之間偶遇?師生會唔?同事碰頭?老上司來訪?總部來人巡察?下屬分部來人學習?新同事前來報到?……總之,在身邊發生的,無論是自己身上,還是自己所看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而開口第一句話,就能體現出二者之間的關係。

點點頭,或微笑……認識,但是不是很熟,也許反反知道這個的存在而已,或許打過交道,或許會有所交際,

“來了?”,“早”……工作或學習之中,會經常見麵,達到了耳熟能祥的地步,但是又感覺沒有什麼共同的語言,僅僅是習慣性的,或者是出於禮貌的,一種簡單的問候,或許,在自己的心中,當問候語言已經發出去之後,都還未發現,自己身前的人,到底是誰。因為,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說,你壓根就沒有理會,這也許僅僅是出於外表而體現你個人,“修養好”的一種條件反射吧!

“靠!你今天怎麼遲到了?”那有,現在才七點四十,我來的可早了好吧?還在這裏跟我狡辯,你今天比昨天來的晚了整整三十秒以上,你敢不敢打賭?哎!這不,剛剛在下麵……(省略若幹解釋理由)。

這是一段經典的對話,沒有任何的營養,但是,卻能體現二者的關係,他們太熟悉了,以至於連對方的基本生活時間,都了如指掌。

“嗯哼!好久不見啊!”哎!傷心事太多了,不提也罷!哎!看得出來,那你是從哪個墳堆堆裏麵爬出來的?不會還是以前哪個吧?早不是了,原來哪個早被水淹了,後來重新修的一個,這不還是沒有埋好,讓我又爬出來了,你呢?這陣子被子風吹到哪裏去了?好久沒有今天這麼臭了!……

這是一對老朋友,多年不見,再次重逢的鏡頭,風采依然,友情萬古。

………………

這些,是比較輕鬆的,還有一些其它的。

“吃過了嗎?”“今天/今晚/明天……你好嗎?”(略若幹時間)

短短一句問候,體現的卻是你近期限的生活狀況!這裏,之所以長篇大論的說這麼多,那也因為孟氏一家五口,現在入魔了,才短短的兩三天時間(自兩口回家開始),現在見人就是一句問候語,可顯得“特有禮貌”了。(為什麼又隻有五口了呢?你猜!)

“今天,你玩了嗎?”,“今天,你轉了嗎?”……

而這,也是讓身邊的人,覺得他們突發神經了。

老爺子以前遇人就問;“今天,你下了嗎?”或者,“今天,你贏了嗎?”可是,今天呢?一開口卻是“今天你轉了嗎?”你問他什麼轉沒轉,他卻懶得跟你說了,扭頭就走,導致這兩天他每天雖仍要出門溜達幾圈,卻是未再“走一局”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老夥計”知道他了,大家都沒有了共同的語言,如何才能進一步的深入的聊下去呢?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就是這樣子的。

當然,其他的幾人也是一樣的情況。畢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你一旦突然之間,跳脫出了你的固定的生活方式,卻又沒有離開你所在的那一個圈子,那麼,此時的你,也就會在你所在的這一個圈子裏麵,變得格格不離了。變得讓人難以理解、甚至是讓人無法接受了。

於是,人們就會用另外的一句話來形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