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門口,來自京都各方的紳士大夫、文武官員、知己好友百餘人等早已在門外站立恭候多時,紛紛前來相送。
這個抱拳道:“魏公一路保重慢行……”
那個拱手道:“閣老大人,眾卿都盼您早日複朝啊……”
魏裔介及夫人被這眼前情景感動得熱淚縱流。魏裔介夫婦二人本想靜悄悄地離開京城,不願驚擾各方好友,可真沒料到,竟有如此眾多好友聞訊前來相送,實在令他們感動啊!
魏裔介和夫人結伴,走近前來送行的各位好友麵前,互道珍重,一一話別,同道知己的祝福話語似股股暖流浸透了魏裔介的心懷。魏裔介的眼睛一次次淌下熱淚,與好友們相擁相抱,真摯友情在此時顯得比任何金銀財寶都要珍貴。
魏裔介辭別眾友後,便與家人上路了。隨行者隻有幾名侍從,伴著幾車書籍。
經過幾日的奔波,魏裔介終於到達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柏鄉縣故裏的親朋好友、鄉紳地方官員士紳紛紛出城相迎,結伴入城。
在隨後的日子裏,魏裔介首先修膳了十幾年前在城內東北部秀才營處自己置辦的房舍,而後一家居住在此。魏裔介回歸故裏,擺脫了城市的喧囂和案牘公文的愁煩,徹底地放鬆休閑了。他時而約朋友論道,時而樹下小憩,時而挑燈夜讀,時而耕耘菜圃,時而乘舟蕩遊在肯逸園小湖之中,臥墩垂釣。
回到故鄉後的魏裔介,被靜謐安逸、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所陶醉。
一日早飯後,已歸鄉一年有餘的魏裔介正在室中為其所著的《瓊琚佩語》作最後的通校,忽有侍從來報,有聖旨到。
魏裔介急忙跪地接旨。
傳旨官道:“由魏裔介為總裁官的《清世祖實錄》已告完成,刊刻成書,魏裔介政績卓著,功不可沒,特晉封為太子太傅。”魏裔介再次叩頭至謝,接旨後焚香禱告。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轉眼間魏裔介已回鄉三年有餘。
一日前半晌,魏裔介正在田間鋤草,忽有一隊人馬自北而至:“請問這位老伯,前麵可是柏鄉縣城?”一名領頭人在地邊的路上向地裏的老者大聲問道。
老者微微抬頭,手指前方,道:“正是!您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會看清城門上的縣名了。”
說完,這位老者繼續鋤他的草。那位領頭的官人酷熱難耐,邊問邊解開衣襟忽扇著風涼,走近道:“這天太熱了,老伯您把衣服都濕透了也不歇歇。”
“這不快晌午了嗎?再抓緊幹上半個時辰就回家了。”老者還是對來者不屑一顧,隻知埋頭鋤他的地。
“呀!老先生,您這地裏種的莊稼還是挺全乎啊。那一片是高粱吧,這一片呢?怎麼像是高粱又比高粱棵矮些?這是什麼苗子呀?”
“這是穀子。”老者答道。
“呀!還種著瓜果呢,這是茄子吧,還有角豆、甜瓜、西瓜。老伯這西瓜應該熟了吧?我們幾個都口渴了,我們給你銀子,你給我們摘個讓我等解解渴行嗎?”領頭者對老者言道。
這時老者放下了手中的鋤頭道:“好吧,老夫就給你們摘兩個解解渴。嘿!你跟著我可別踩傷苗子喲,要沿著壟墊走,這時的苗子一棵是一棵的,踩了可就活不了了。”老者邊挑撿西瓜邊對那人道。
那個領頭者左躲右閃,像踩高蹺一樣跟在老者身後,雙手接過老者遞來的兩個西瓜,抱到了路邊的大樹下。此時他終於注意上了這位老者,此人舉止敏練,精神矍鑠,滿麵紅光,白須飄然,雙目有神,談吐大度。領頭者言道:“老伯您氣宇軒昂,風度非凡,好像與一般種地者有所不同?”
老者微微一笑道:“哪有不同?天可賽日月,地可產黃金,人食五穀,民以食為天,地乃萬物之本,老夫僅為一名普通百姓,哪有什麼兩樣哩。”老者言完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