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孫權臉色可就變了下來,沉聲說道:“難道我們真的不如荊州不成?公瑾,你把你的看法給他們講講!”
“好!”周瑜答應一聲,轉過身麵對眾人,“今天下者何人?天下者,當以眾諸侯共分之!”
張昭忽然打斷了他的話,問道:“大都督,今章武帝登基,坐擁幽、並、青、冀、徐、兗、豫、雍八大州,更占據了揚州大部。試問天下諸侯,誰人能夠抗衡?”
周瑜冷哼一聲說道:“哼!昔日楚國強大,亦是不能吞並諸國。而秦國起於偏隘,卻一舉而成!今劉玄德遂登基大統,卻不能使天下諸侯所服。天下者,故眾諸侯分而共之。子布先生,某所言可有偏差?”
“這……?”
見張昭無言以對,周瑜繼續講道L:“章武帝雖強亦不過是戰國初期的諸國而已,我江東吳國自然要效仿秦國,暗中發展,以求一統!而今攻取交州,便是機會!”
“好!”程普等武將無不擊掌相慶。
……
江東吳國,吳王孫權傳令三軍,以周瑜為大都督,統領大軍三萬,直奔廬江。
再說江南另外一家——荊州劉表。
人過六旬,劉表早已不複當年了!身體日漸消瘦,精力一日不如一日!
近些日子裏,蔡氏在他耳邊談及最多的事情,便是立次子劉琮為世子,生怕日後劉琦掌權會對他們蔡氏不利!
蔡氏乃是劉表後續的妻子,不是劉琦的生母。
而劉琮卻是娶了蔡氏的侄女,從而得到了蔡氏的疼愛。這也是整個蔡氏財閥站在劉琮這一邊的一個主要原因。
劉琮從小便對哥哥劉琦充滿敵意,一心著想要上位。
因為劉琮生的機靈,比劉琦討人喜歡,所以劉表十分疼愛他。
蔡氏財閥的當家人自然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刻意的拉攏劉琮,不斷地幫助他。
雖然,劉琦表麵上看著不如劉琮,但是,他在底下也拉攏了不少人。
比如黃祖、文聘等人。
後來劉備有意聯結劉表,劉琦一派也是極力撮合。
更是利用這次機會,劉琦成功的從父親那裏得到了襄陽的統禦權,並將文聘、黃祖等人帶走了。
劉琦等人一走,蔡瑁、蒯越等人沒有了競爭對手,便開始大張旗鼓的籌劃幫助劉琮奪權的事宜。
老邁的劉表老眼昏花,哪裏知道這些曾與自己征戰荊州八郡的老兄弟正在算計自己呢?
本來蔡瑁在交州無為一戰,劉表心中有些不悅。
但是,蔡瑁解釋說程普從中作梗,又說章武帝本意便是要他們牽製東吳。
江陵王仔細思索,覺得有理,也便沒有追究。
其實,他哪裏知道?蔡瑁引兵而歸的原因,乃是得到了蔡氏的傳書,知道了劉表近期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這才引大軍趕回!
這就是人性最突出的表現。
要麼說現在的人都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呢?!
其實,是從很早的以前,人們便已經形成了這種意識!
有的人說儒家的教育讓他們有了門閥之風!
仔細思考,儒家學說其中的精髓卻是被人扭曲了進行傳承!
什麼精髓呢?
儒家講究孝道。在漢朝的時候,當官的首選則是舉孝廉。
什麼叫舉孝廉呢?
就是推薦鄉裏中以孝順被人推崇的人來當官。
那個時候的人,都把這個扭曲了。
他們講求孝順,更講求傳承。
關鍵就在這個傳承上。
隻要有傳承,那麼就有了門閥。
有了門閥,那麼就有利益。
有了利益,自然就有了競爭;而為了競爭,各種手段便層出不窮!
所以說,在這個亂世中,蔡瑁身為蔡氏財閥的掌舵者,為蔡氏財閥牟取所謂的最大利益,也是很正常的。
更何況,現如今的他已經掌控了江陵王劉表手中的大部分軍隊,還聯結荊州另外一個財閥——蒯氏財閥的代表蒯越和蒯良兄弟。
而八及中已經有三人故去,餘下五人業已不管日常事務,除了時不時的陪一陪劉表,再無他是。八顧眾人卻都已經被蔡瑁拉攏,成為了他們的中堅力量!
唯獨剩下襄陽的劉琦等人。
他們所要做的便是如何對付劉琦等人!
在文聘和黃祖等人的協助下,劉琦管轄著兩個郡——襄陽和宛城。
襄陽兵馬兩萬餘人,劉琦和文聘共同坐鎮;宛城駐兵一萬五千人,黃祖率部坐鎮;宛城和襄陽中間樊城也有一萬兵馬,守將是劉琦的堂弟劉虎。
近五萬兵馬,又有文聘、黃祖二人相助,蔡瑁怎會不提防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