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1、美國卵翼下的獨裁者(2 / 2)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使韓國在美國眼中的地位陡然上升了。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的一個關於美國防衛線的聲明,還把韓國劃在美國的“防衛線”之外:“美國遠東的防衛線,是從阿留申群島起,經日本本州,再延伸至琉球群島,而與菲律賓相連接。”5月份,美國參議員、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康納利在一次政府發言中散布說:如果朝鮮北方入侵南方,美國將不過問。然而在戰爭爆發的第三天(6月27日),美國總統就命令美國海、空軍投入戰爭,並於9月16日糾集大規模的聯軍海陸空部隊在仁川登陸。這次戰爭是世界當代最激烈的戰爭之一。戰爭爆發時,韓國約有10萬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都遠比朝鮮北方差。但是李承晚在戰前一直叫囂“北伐”,並在38°線同北方不斷搞摩擦。戰爭一爆發,朝鮮人民軍便很快攻克漢城,並於9月15日解放了92%的人口和90%以上的地區,李承晚政權被壓縮在大邱、釜山之東南沿海一隅。美國率領的“聯軍”在仁川登陸使戰爭大大升級,成為世界現代史上最白熱化的戰爭之一。美國飛機的狂轟濫炸和雙方幾退幾進的拉鋸戰,使這個半島蒙受了曆史空前的一場災難。1953年停戰後,美國同韓國於8月8日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草案》。曾被劃在美國防衛線之外的韓國,成為美國對抗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的“前哨”,在這裏集結著世界最強大的部隊和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朝鮮戰爭給韓國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它造成無數的傷殘和死亡。從國內政治勢力組合上看,它使溫和派的力量消逝殆盡,有些在漢城被殺,有些到了北方。這樣就造成了戰後清一色的右派治。

作為第一任韓國總統的李承晚,在他執政期間,由於他個人的曆史背景,他的經曆,他所受的教育,他個人的好惡,但更重要的是他執政時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李承晚政府的性質可以歸納為三個特點:親美、反共、獨裁。

韓國首屆政府成立之際,世界各國都忙於本國的內部事務,無暇顧及醫治弱小民族在二戰中的創傷,更何況當時的韓國還有大批美國軍駐屯而引起世界進步人士的反感。在這種形勢下,李承晚似乎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和強大的美國結盟。韓國需要解決難題,醫治戰爭創傷,恢複疲憊不堪的經濟,增強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於是,韓國政府同美國簽訂了一係列條約:1948年成立政府以後不到十天,和美國簽訂了“韓美暫行軍事協定”,之後不到一個月簽訂了“韓美移交財政和財產協定”,同年12月10日簽訂“韓美經援協定”,在1950年初又簽訂了“韓美聯合防禦互助協定”,和“韓美軍事顧問團協定”。1949年7月1日開始,駐韓美軍事顧問團正式開始工作。這樣,韓國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在經濟上得到了大量的有償的和無償的援助;在軍事上得了美國無保留的支持。

李承晚的政權是堅決反共的。試看李承晚在1945年10月16日回國以後,連續發表反共廣播演說,11月21日發表《我對共產黨的觀念》廣播講話以後,11月23日平安北道的學生代表因受到煽動而襲擊共產黨,新義州學生發生反蘇反共的大規模事端。12月16日李承晚警告共產黨不要搞所謂破壞活動。12月26日和27日,李承晚連續發表談話聲明他的反共立場。1946年1月14日李承晚攻擊共產主義者是“賣國賊”。如此等等,都說明李承晚從他回國的第一天起就堅持徹底的反共立場。在1948年李承晚建立政府以後一年,即1949年9月以後,李承晚強迫解散了南朝鮮勞動黨、朝鮮勞動組織評議會、朝鮮農業組合總聯盟、勤勞人民黨等一大批左翼政黨和社會團體。

李承晚對韓國人民實行的是獨裁統治。李承晚執政前後,除了毫不留情地排斥和鎮壓共產黨力量或進步勢力,還容不得和他持不同政見的“異已分子”。凡主張南北統一或者反對他搞單獨選舉,建立單獨政府的人,即使原來是他的朋友,都幾乎“格殺勿論”。1947年7月,勤勞人民黨領袖呂運亨因持左傾立場而遭暗殺;1947年12月2日,韓國民主黨的政治部長、《東亞日報》創辦人之一張德秀在寓所被暗殺;1949年6月,民族主義運動著名領袖金九因反對李承晚組織單獨政府並拒絕參政而慘遭暗害。即使對於像李範爽這樣長期追隨李承晚的忠實朋友,也因為他組織的“朝鮮民族青年團”在國內勢力日益擴大而引起李承晚的疑慮和猜忌,因而最終受到彈壓被宣告解體。

1948年10月,南部港口麗水和順天發生兵變,李承晚政府在將這次兵變鎮壓下去以後,對肇事者進行大肆逮捕屠殺。

韓國人民在戰爭結束以後,終於對李承晚的獨裁統治忍無可忍,在1960年將連任三屆總統的李承晚趕下了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