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4、總統直選 首開先河(1 / 1)

造成時局混亂的原因找到了,他腦海中形成了一個解決的設想。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設想能否得到黨內同僚的支持。為了聽取意見,他於6月21日主持召開了一次民正黨議員大會,他在會上以極其誠懇的態度發表了講話。

他說:“目前我們正麵臨著建黨以來最大的考驗。換句話說,我們正麵臨著一場嚴重的危機。如果處理不好,整個政界就有可能土崩瓦解,不可收拾。我們一定要機智地戰勝這個危險,無論如何也要收拾目前的殘局。請諸位議員各抒己見,過去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今天請諸位都說出來。”

他作完報告之後,就把這些民正黨議員按所在地區劃分為13個組,分專題進行討論。這樣做的用意,是讓大家討論得更充分,每個人都能得到暢所欲言的時間。這樣的會議,是民正黨有史以來的頭一次,他既興奮、又熱烈,鬱積在胸中的話就如衝開閘門的洪水那樣傾瀉而出。

在討論會上,有些與會者提議接受在野黨關於總統直接選舉製的要求,並進一步提出在執政黨內部也要實行民主化,大幅度地改進黨的管理工作。

討論會以後,盧泰愚又指示黨內一些首腦根據議員的提議,進行收拾時局方案的起草工作。他們在方案裏寫道:促使總統全鬥煥和在野黨首腦金泳三會談;開展修改憲法的討論工作,確定會後的工作任務和日程。同時又用書麵報告的形式詳細地分析了實施方案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得失利害。

當天晚上,盧泰愚再次和民正黨內部分負責人及政府要員舉行會議,進行討論。討論中有人又提議,建議總統全鬥煥解除對反對黨領袖金大中的軟禁,釋放被捕的政治犯。

意見雖然基本一致,但因還存在不少分歧,而無法作出正式決定。盧泰愚明白,自己的設想能否得到在野各政黨、社會各階層的積極響應還是個未知數,就是在自己的民正黨內部,也還難以得到全體黨員的支持。為此,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第二天,盧泰愚在青瓦台召集民正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再次討論議員大會上提出的意見,但仍然因意見分歧而未能形成決議。分歧的焦點是總統直接選舉製和赦免金大中並恢複他的政治權利。這一分歧也正是朝野各黨爭鬥的焦點。盧泰愚感到有必要尋找一條解決問題的捷徑,即求得總統全鬥煥的支持。

在單獨會見全鬥煥時,他呈上那份方案,又懇切地說:“隻有我們表現出寬宏大度,時局才能得以緩和。”

全鬥煥立即給予讚同,說:“製定這樣一個方案是好的,應該進行改憲討論,促進政黨協商。如果協商失敗,那麼,或者實行國民投票,或者把總統直接選舉製放在1988年再決定。因時局牽涉而被捕的人可以釋放。至於金大中,也應以向前看的方針進行考慮。”毫無疑問,全鬥煥的意見,對盧泰愚是個強有力的支持。盧泰愚十分高興,他說:

“總統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您還應該親自打開妥協的大門。”“怎麼打開?”

“舉行朝野各黨領袖的會晤和談判,再把政界元老和宗教界的領導人也請來,聽一聽他們的意見。”

全鬥煥接受了盧泰愚的建議。兩天以後,全鬥煥會見了在野黨首腦金泳三、李敏雨、李萬燮,接著又和政界元老、宗教界領導人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進行了會談,傾聽他們對時局的見解,征詢他們的意見。由於這一連串的會晤和談判,使一直處於超緊張狀態的時局出現了緩和的氣氛,朝野政黨之間也出現了互相妥協的跡象。

然而,這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朝野政黨爭執的焦點問題並沒有解決,一時緩和的時局還有可能再度緊張起來。盧泰愚力主接受總統直接選舉製,釋放金大中並恢複其一切政治權利。他的主張有可能遭到民正黨內部某些人的極力反對,使他本人受到攻擊,甚至結束他的政治生涯。但他認為,除了這個方案以外,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扭轉時局。他是軍人出身,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使他懂得“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的含義。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抱定必死的決心,往往能夠涉險過關,獲得生存。他曾揮毫寫下“必死則生”的條幅以自勵自策。他認為當前事態已經嚴重到必須準備犧牲自己的名利地位、準備身敗名裂的地步了。他決心不惜犧牲生命,甚至家破人亡,也要作扭轉時局的決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