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佩特科·斯拉維伊科夫(1 / 1)

斯拉維伊科夫,1823年生於特爾諾沃城一個小商人家庭,16歲時在故鄉當教師,1852年開始發表作品。1863年創辦《風笛》報,被迫停刊後又創辦《馬其頓》報。

斯拉維伊科夫的詩《不要讚美我的詩神》(1837)、《屬於人民》(1876)、《再試一試》(1864)、《回答》(1866)等,表達了對人民事業的忠誠。他在宣傳啟蒙思想時遭到敵人和人民的阻撓,為此他寫了《我不想唱》(1870)一詩,表明自己的苦惱,指責人民愚昧無知。後來他的認識有所改變,深為內疚,又寫了《我的凶狠見鬼去吧》(1873)一詩,作了自我剖析與反省。他的《致不幸的兄弟》(1872)、《在農村》(1866)、《他們》(1866)等詩,描寫了人民苦難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自由的渴望。

在《高樓大廈》、《痛苦與壓榨》(1876)等詩中斯拉維伊科夫揭露了貧富懸殊的現象。他的《小夥子,放聰明點!》(1857)、《愛國者》、《我的銅錢歌》(1861)等詩諷刺了大資產階級的貪婪、欺詐、殘忍與媚外事敵。他寫有3首敘事長詩,其中以《貝洛諾加的泉水》(1873)的藝術成就較高,它描寫農村姑娘格爾幹娜智鬥大臣的故事,表現了保加利亞婦女的美麗淳樸、勤勞勇敢和聰明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