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斯拉維伊科夫(1 / 1)

斯拉維伊科夫,1866年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其父佩特科·斯拉維伊科夫是著名詩人和民族解放運動活動家。他在中學時期就開始寫作。1892~1898年曾在萊比錫攻讀哲學和文學,受到尼采等人哲學思想的影響。回國後曾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和劇院經理等職。他的作品強烈抨擊君主製度,因此遭到歧視,他於1912年在意大利逝世。

斯拉維伊科夫曾宣揚“純藝術”理論,他在《藝術家的靈魂》(1899)等論文和《讚美超人之死》等詩中,否定藝術同生活的聯係,反對描寫社會題材。他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人民悲慘的命運,抨擊了資產階級君主製度。《敘事詩集》(2卷,1896~1898)具有揭露和批判傾向。在《祖國》(1893)一詩中,他敘述自己的祖國是充滿淚水和苦難的國家。在《響徹雲天》(1893)中他稱貪官汙吏的蠻橫無道導致人民生活困苦。有些詩如《古怪的國家》(1897)、《真理之斧》(1910)等將揭露鋒芒直接捐向斐迪南國王。描寫民族解放鬥爭題材的作品在他的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長篇敘事詩《血之歌》(1912)描寫了1876年4月起義的過程,歌頌很多英雄形象。

斯拉維伊科夫還寫了一些優美的抒情詩,收在詩集《幸福夢》(1907)中,有些描寫純真的愛情和青春的快樂,有些描寫人物內心的苦悶和沉思。其中許多詩在民間廣為傳唱,如《趁著你還年輕》、《形影不離的人》(1895)、《勇敢的好漢》(1898)等。按照民歌風格寫成的長詩《拉利查》(1893)和《波伊科》(1897)反映了宗法製農村的生活。此外,他還翻譯了普希金、歌德、裴多菲等人的作品,並寫了許多有關西歐文學和俄國文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