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尼科斯·卡讚紮基(1 / 1)

尼科斯·卡讚紮基,生於1883年,是新希臘文學締造者之一。1923年,卡讚紮基在柏林遇到一個共產黨人小組,十月革命的烈火在他胸中點燃,為此,他寫了一部關於共產主義理論的著作,書名為《苦行》。自那時起,他認為唯有共產主義才能拯救世界。他先後3次訪問蘇聯,寫過幾部作品。他足跡遍及歐亞,傾聽各國人民的心聲。

1938年完成巨著——《33333詩句》又名《奧德修紀現代續篇》,這是繼古代詩人荷馬的《奧德賽》之後的一部現代英雄史詩。在當時,他一反用古典希臘文寫作的傳統,敢於用現代希臘文創作,這在希臘文學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貢獻。

卡讚紮基也經曆過一段政治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軟禁隔離;1945年德軍潰敗,希臘解放,他為團結希臘社會黨人積極工作,被推選為社會黨高級會議主席,並被任命為內閣部長。由於不能容忍英國淩駕於政府之上,使希臘無法擺脫受屈辱地位,他斷然辭去公職。從此離開祖國,定居法國,繼續為自由、和平事業而奮鬥。

50年代前後,他以其出生地克裏特島為背景創作的幾部小說相繼問世,在北歐和法、英、美等國翻譯出版,轟動了西方文壇。其中《自由或死亡》是他的一部代表作。《自由或死亡》意味著“不自由毋寧死”,是希臘克裏特島人民反對外國入侵和壓迫的一個戰鬥口號。克裏特島擁有悠久的曆史、古老的文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作者就是在那裏成長,與被壓迫者同呼吸共命運。小說中的故事和人物,絕大部分是作者親身經曆和看到過的。主人公米哈伊隊長就是依據他父親的形象塑造的。努裏·貝亦實有其人。作者拜訪過百歲隊長席發卡斯,並詢問了老人對人生的看法。他通過席法卡斯3代人的經曆,生動地反映出克裏特人民,在幾百年土耳其殖民統治期間,為爭取自由而進行的武裝起義。小說中人物很多,處於不同階層和陣營,個個生動自然,有血有肉。作品表現了克裏特人民的世態風俗,而且充滿了哲理。

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把卡讚紮基與古希臘偉大詩人並列,認為荷馬的精神在他的著作中複活了。

1955年丹麥報紙的評語有:

“當人們讀到卡讚紮基的作品時就想到荷馬。他是當代具有偉大英雄史詩氣概的稀有的小說家之一。如果這位偉大希臘作家明年接受諾貝爾獎金的話,沒有人能夠說不是理所當然的。”

1956年法國《知識生活》的評語是:

“小說氣勢磅礴而又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理所當然地置身於世界文學巨著之林。”

1956年6月瑞士洛桑報認為“卡讚紮基是近10年來在文學上的一個最美妙的發現。”

1956年尼科斯·卡讚紮基獲得世界和平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