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西格麗德·溫塞特(1 / 1)

西格麗德·溫塞特,1882年5月20日生於丹麥的卡隆堡。父親是挪威有名的考古學家。溫塞特小時常坐在一旁傾聽父親和朋友們的談話,喚醒了她對曆史的興趣和想像能力。在自傳《11年》中,她記下了自己值得珍視的童年生活。

溫塞特11歲時父親去世了,為了謀生,她進了商業學校,16歲時當了職員。這段生活延續達10年之久。業餘時間,她廣泛涉獵了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並開始了文學創作。她的第一部作品《馬爾塔·烏麗》(1907)中的各個女主人公對結婚滿懷希望,婚後卻感到煩惱,終於發展到欺騙自己的丈夫。她的最後的表白是:“我向青年時期為之奮鬥的、一切已成為過去的陳舊真理告別了。”《幸福的年代》(1908)也描寫女主人公如何受害於早年的浪漫想像。《貞妮》(1911)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女性,但她並沒有真正確立生活的理想和信念。結婚生活是乏味的,她對戀人的興趣怎麼也升華不了,卻迷惑於戀人父親的熱情表白,並同他發生了關係。此後,她意識到這是犯罪,強烈的犯罪意識導致了她的自殺。《春》(1914)的女主人公想從撫養孩子身上找到幸福,結果也是徒然。

溫塞特的這些早期作品,描寫了她所熟悉的中小資產階級婦女內心的苦悶和不安,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陰雲籠罩的社會生活造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的火拚,進一步使溫塞特看到了歐洲社會精神文明的破滅。她決心從事曆史小說的創作,開始了她文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1920年~1922年她出版了《克麗絲丁》。這部長篇小說的巨大成就不僅震撼了挪威文壇,而且引起了國際文學界的注意。1922年溫塞特第一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提名報告中說:“《克麗絲丁》充滿了詩意和人的真實。現代文學中隻有極少數的幾部作品能夠與之比肩。在挪威文學中,它已具有紀念碑的規模。”可以說《克麗絲丁》提供了14世紀上半葉的挪威文化史,讀者隨著女主人公的足跡遊曆了當時挪威王國。這是一部具有史詩規模的曆史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出中古時代人民生活和曆史。

1925~1927年,溫塞特發表了《歐拉夫·奧頓遜》。這部曆史小說所描寫的事件發生在13世紀。主人公歐拉夫從小與英古恩青梅竹馬。但歐拉夫因犯罪而被流放,英古恩後被一個冰島人奸汙懷孕,歐拉夫回來後殺死了這個冰島人。在這個充滿社會政治動亂的時代,作者通過小說寫了基督教如何漸漸深入人心,使這部小說充滿了宗教色彩。因為這時溫塞特已正式改信天主教,而挪威是個新教國家,她的行動自然引起了不少責難。此後溫塞特的小說創作大多描寫家庭生活,如《白蘭花》(1929)、《伊達·艾麗莎白》(1932)、《忠實的妻子》(1936)等。在這些作品中,作家執著地要表達出自己的宗教觀點和傾向,但就藝術創作而言,不如她前期的作品那麼成功。

1939年,她發表了《多蒂婭太太》。這是一部曆史小說,故事發生在1800年左右,這部小說表現出溫塞特擅長敘述曆史故事的功力。由於溫塞特抨擊納粹主義,她的文學作品在德國成了禁書。1939年德克入侵時,她不得不離開挪威,取道蘇聯和日本,1940年8月來到美國,從事反法西斯的鬥爭。她運用自己的聲譽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從事新聞廣播活動,反對納粹的法西斯暴行。她的文章收在《回到未來》(1942)中。1945年8月,經曆5年的流亡,她重返挪威利爾哈莫的故居,獲挪威國王頒贈的大十字獎,成為該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平民女子得到此獎者。1949年,癲癇性中風發作,她於6月10日病逝於利爾哈莫。